散点与树形

2021-04-01  本文已影响0人  弱者道之用

    按照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可以将人的知识体系分为散点结构与树形结构。

    所谓散点结构是指所学的知识是松散的,相互之间的关联度不强。实际上就是没有结构。这种形式当然是一种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学习。从记忆的角度来看,随着知识点的增多,记忆越来越难,学过的很快就忘记了,理论上,学一个知识就要忘一个知识。

    但这还不是散点式学习主要的害处。更大的害处在于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无法形成知识之间的有效关联,在应用上就有很大的困难,很难做到举一反三。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早就有勾股定理,但是勾股定理只是发现了一组数字之间的关系,无法统摄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普遍属性,也就是说,学了勾股定理,只是知道了一个特例,无法形成对直角三角形的普遍认识。

    另一方面,更可怕的是散点式学习学来的知识很可能片面的甚至是错的。这里最典型的例子历史学习,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我们很容易陷入记忆某些典型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上,其实如果没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对典型事件和人物的学习基本上是无效的。比如,唐诗为什么那么出色,出了那么多伟大的诗人,创作了那么多流传千古的诗句,如果不知道唐朝政治的开放性、佛教语言对古汉语的丰富和改造、信息传播方式的改进等等这些讯息,单从个人能力去理解是有巨大偏差的。而谈到唐朝的开放性,就不得不理解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宋朝政治的收缩性,以及后来明朝社会的压抑性。只有系统地学习历史,才能真正地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因此,最好的学习方式应该是树形结构式学习。

    树形结构的学习,有主线,可以把所有的知识串起来,并且在串的过程中能够甄别信息的真伪。比如,到底是秦桧还是宋高宗害死了岳飞,关于这个问题的说法有很多,多数人倾向于相信是秦桧害死了岳飞,但事实上,一个宰相是没有可能把一个统领着足以颠覆帝国的兵力、而且还正在前线打仗的武将害死的,更大的可能是宋高宗指使秦桧干的,如果再加上岳飞迎回宋徽宗、宋钦宗可能带来的尴尬和风险,以及在宋朝对武将的防范在宋高祖时代就定为国策了这些背景知识,宋高宗这么做一点都不奇怪。而宋高祖杯酒释兵权与唐朝的藩镇制度、五代十国武将杀帝的历史结合起来,就知道他的用心良苦了,而生产力发展,(军粮)运输技术的改进、信息系统的改良等一系列客观的条件,使得赵匡胤重文轻武的国策得以贯彻实施又是更深远的历史渊源。这些东西都串起来,才能真正形成一个对历史事件的全面认识,而散点式的学习,往往只去追究秦桧和高宗的道德问题。由此可见,树形结构和散点结构的区别不单单是在结构上的差异,本质上也是有重大区别的——树形结构不是散点结构的堆积。

    那接下来就该讨论一下如何开展树形结构的学习了。

    同散点式知识的一步学习法不同(所学即所得),树形结构的学习需要分两步。第一步是要先学习树干级别的知识,第二步才是具体知识的学习。这里重点说树干级别的知识,也就是宏观层面的学习。还是以历史为例,宏观层面的学习不是说我把历史年代表从头到尾背下来就完了,还要有一条主线串起来,比如可以用世家大族同皇帝之间的关系来看,从最早的商朝的松散的部落联盟,到周朝诸侯国与周天子之间的封建关系,以及随着封建关系的腐坏过度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做大,再到秦汉时期,特别是东汉时期世家大族同皇帝共同治理国家,再到唐朝李世民排族谱、藩镇制度等等,直到清朝皇家彻底征服世家大族,一路走下来,就能看清很多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当然不止这一条线,也可以将中原与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作为主线来看整个中国史,就能理解老子为什么推崇无为而治、汉武帝为什么远征西域、五胡乱华时期的制度探索、唐朝的混血基因、宋朝对燕云十六州的复杂情感等等。再比如在文化层面上,从百家争鸣到儒家独大,再到佛教传播、再到宋明理学,再到闭关锁国等等思想发展主线,还有农耕技术、冶炼技术、军事技术、信息传播技术等技术主线,有很多主题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历史的主线,这些主线反复叠加,就能更客观地、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史。当然世界史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形成系统认识。

    由此看来,树形结构学习的关键是找对主线。作为一般的学习者而言,自己去总结出一条主线确实是很难的,但好在我们生在了好时代,很多学科都已经形成了自己比较明显的主线,也有一些非主流的学者正在不断地提出看待问题的新角度,这些都是现成的可以模仿的东西。对于我们而言,关键在于建立一种树形结构学习的认知,开始学习任何一种知识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去寻找主线,而非一头扎进“浩瀚的知识海洋”,往往会很快被呛得难受、越游越绝望最终放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