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津门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是这一春年节的高潮。天津人过元宵节,传统的习俗是吃元宵、放烟火、耍龙灯、舞狮子等等,可说是热闹非凡。清人张焘的《津门杂记》中生动地记述津地俗尚奢华,元旦至元宵,城厢内外,擎灯出售者,密如繁星。十色五光,镂金错彩。居家铺户,自十三日起,至十七日止,张灯五日。银花火树,如游不夜之城;锣鼓喧天,共庆升平之乐等。
天津卫正月十五一定要吃元宵。元宵又叫汤圆。所以正月十五也叫“元宵节”。实际说起来,元宵和汤圆还是有些区别的: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是滚出来的。汤圆是将馅填入糯米团中再包起来,因此有缝,而且搓的较为光滑圆润;而元宵则是先将馅切成小方块,放在糯米粉中筛滚,像滚雪球一样慢慢变大,因此表面不甚光滑,而且较为粗糙干燥,没有缝隙。由于制作工艺不同,元宵吃起来的口感要比汤圆更为粗糙,软糯且富有嚼劲,饱腹感比汤圆更强。元宵常用甜馅儿 ,汤圆酸甜咸辣皆有。元宵一般采用甜味馅料,如猪油豆沙、黑芝麻、枣泥、果仁、山楂等;汤圆的馅料相比更为丰富,酸甜咸辣皆有,食材花样也百变。如水果汤圆、粗粮汤圆、肉丁汤圆等品牌速冻汤圆都热卖于各大超市。
现在天津哪里的元宵最好吃?我以为,天津的元宵当属大桥道和桂顺斋的传统滚元宵。现在的元宵和汤圆都有很多馅料,人们不再只倾向于传统的白糖芝麻,而是更喜欢鲜果、钙奶等口味的。
由于元宵或汤圆的主要成分都是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而馅料无论甜咸,都属高热量高油脂,因此专家提醒患有胃肠道疾病、肾病、慢性胰腺炎、消化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和儿童、体重超重者,应少吃或不吃。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民俗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传说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凯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到了正月十六晚上,各家各户的妇女、小孩都要到大街小巷中行走,老例儿叫“遛百病”。意思是说经过这样到处一遛跶,就能去除一年所有的疾病。实际上,灯节从正月十四到十六举办三天,这走百病跟游街观灯本来是一回事。 正如朋友所发"正月十六去病谣"云:" 窄窄云鞋步岚桥、灿灿烟花度元宵。走走不为访亲友、溜溜或使百病消。"吃了这半个多月好东西,遛一晚上,还真能消化不少呢。
正月十六过后,这一春的年、节就算基本结束。从腊月初到正月底,春节经过了备年、忙年、过年三个阶段,红红火火地过去了,这就是我们不能忘却的天津卫的元宵节。
漫谈津门元宵节 漫谈津门元宵节 漫谈津门元宵节 漫谈津门元宵节 漫谈津门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