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吧,后浪!
地摊经济可谓是近期最火的话题了,在魔幻的庚子年,怪事仿佛也见怪不怪。
今天我们来剖析一下地摊经济的逻辑。
国家鼓励地摊经济的节点是六月,受疫情影响,国家整体经济停滞许久,尽管很多行业正在恢复,但过去近半年的影响还是导致很多人陷入财务危机。
复苏是有时间性的,就像浓稠的糖浆铺满容器,它会从中心慢慢扩散,而对于底层,还深陷疫情的经济危机。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这是对统治者说的,抓住了大道的运作方式,天下的各种势力都会来到你这里安居乐业。即便天下人都来了,也不会刻意去收割他们的心,而是尽力维护好这个社会融汇运作的功能,那么天下就能安全、平顺、通泰。
大象无形,指的是社会罪的层的规则和信用,它不偏不倚。当社会出问题的时候,就不得不搞出一些倾斜性的政策。
都已经到要全面覆盖5G的高网年代,提倡“地摊经济”,这种农耕文明的低效产物,即便如此还是强推,可想而知现在的情况有多艰难。
任何的低位都需要蓄势待发,底层出了问题,它代表的民心有隐患,,民心向背,一切阶段性趋势都没有意义。
所以政府要放开地摊经济,要散尽家财,直达基层,让整个社会的经济循环动起来。
要知道中国有极大数量的底层人民,他们是无产阶级,如果没有饭吃,他们可能会无所顾忌搞破坏。
在危机发生前,政府一定会优先帮助光脚的。
资源紧缩的时候,管理者就是在做选择题,选择这个还是选择哪个,怎么选可以双赢,或者对社会的损失减少到最小,以及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没有完美的选择,只有不差的选择。
幸好,中国的体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也是第一个走出疫情的国家。
那么地摊经济的本质是什么呢?
它其实就是将买卖的成本最小化。
举一个自立,假设你通过开设公司进行做生意,则设立公司本身的程序、材料,租赁办公室的租金,内部装修以及办公设施的费用、财务、法务、行政、人事这些人员的工资,以及水费、电费等,都是成本。
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商品的售价中,并转嫁给消费者,推高整个社会的产品成本。
所以,如果把这些成本都去掉,摆个摊就开始卖东西,则就是地摊经济。
地摊货之所以便宜,有时候并不是因为产品质量真的不行,而是因为成本低。
没有公司这个复杂形态的存在,没有人员、房租、水电、装修等成本的消耗,产品的价格自然就降低了。
假如一件产品成本是10元,而前面这些人员、房租、水电等成本也是10元,则这件商品的售价,至少20元起。但是如果没有了这些成本,则商品的售价就是10元起,足足少了10元。
但是,地摊经济只适用于一些生产链条非常短或者纯销售场景,而不适用于所有场景。
如果一件产品的生产链条非常长,比如汽车,则你必须要设立公司,内部形成分工,才能制作出来。你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在地摊上生产出汽车来的。
允许地摊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更多的是偏向于社会底层,减少社会底层做生意的成本,同时会减少社会中层的购物成本。
对于社会底层来讲,他进了一批小玩意儿,拿到地摊上去卖,没有房租、水电成本,没有各个监管机构的监督检查和骚扰,他就可以将做生意的成本减少到最低,并能度过经济危机。
对于社会中层来讲,他也可以通过地摊购物,买到比较便宜的东西。
这两个阶层的资金形成流动后,能够互相取暖。
当一个人有事情做时,他的思维就会转到如何做事情上面去。
比如,他要考虑每天的进货、摆摊、讲价、销货等事情。他就不容易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如果他没事情做,又找不到工作,又没有收入,他就容易对社会产生不满。
地摊经济其实是自上而下的第二拳,它的本质还是“带货”。
第一拳是国家今年的战略重点“直播带货”。为什么要在“带货”上下狠功夫呢?
因为中国的立足之本就是制造业,今年制造业到了命悬一线的前夕,所以才有了后面的故事,因为表面是摆地摊,实际是抢救制造业。
不过问题是什么人会去摆地摊?
高精尖肯定不会去,大多是没什么资本的人群,这批人是用来接制造业最后一棒的。先别说他们囤进货能卖出去多少,从宏观布局来讲,既是给他们事情做缓解经济压力,又是要成为最终买单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