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号暖阳录共觅美好专题散文a12965fc9271

光阴里的故事(十七)

2022-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伍月如初

有趣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是长大后再也找不到的那种快乐。跟同学们一起嬉戏,一起探索,一起学习新知识,一起明白一些高深莫测的道理,置身其中不知其美好,一旦失去了方知其珍贵。黎程深有体会,所以仅仅抓住这失而复得的美好时光。

时间来到这年的11月,杨老师在班里讲“同学们,师领导交给我们一项艰巨的任务,这项任务看似普通,但是要体现我们大家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所有人必须要全力以赴,完成各自的任务,那就是明天开始去离我们最近的41团拾棉花,每人每天的任务是50公斤。时间是一周,早去晚回。最后一节课留给大家各自去准备,明早9点乘校车一起出发”台下顿时乱哄哄一片,开始抱怨不想拾棉花。

“啊,拾棉花,到学校后也要拾棉花,而且是城里的学校呢?”黎程困惑了,有什么办法呢,拾就拾呗,反正黎程也不陌生已经实践过了。

据悉,在新疆兵团,每年棉花成熟的季节,所有在校的4年级及以上的学生都要参与到拾棉花的队伍中来,而且是义务劳动。因为新疆以种植棉花为主,在劳动力紧缺的情况下,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要带着任务去完成自己那份应尽的义务,为三师人民抢拾霜降之前的棉花。因为打霜之后开的棉花各项指标都会下降,品质降低就卖不到好价钱,直接影响三师人民大众的生活品质,所以只有按照上级部门指示尽力支持师里的产业。每年团部的那些可怜的学生娃要停课捡一个月的棉花,捡棉花的滋味黎程是知晓的,又累又脏又苦的,高年级的学生还好,4年级的孩子看着都可怜,自己还是个孩子,要做成年人做的事情,还好多年来习惯成自然,大家也不足为奇了。

时过境迁,现在的新疆兵团早就改头换面了,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机械化,从犁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无需人工,全部是智能化机器操作,一台采棉机每天大概可以采拾400多亩地,淘汰了用手捡棉花的时代,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生产效益,降低了各项成本,兵团人的生活也是节节高。

除了黎程以外,班里的同学都是来自于兵团的团场,对拾棉花都不陌生,可以说都是拾着棉花在棉花里地长大的。

到地里后,大家跟着杨老师到指定的地块,每人一行站成一排就开工了,50公斤对于大家来说都不是问题,班里40个人每人50公斤也算是给这家农户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同学们有说有笑有唱有闹。

“同学们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捡棉花的质量,捡干净,不要留羊尾巴”杨老师笑着对着嬉笑的同学们时不时的吼两句。羊尾巴的意思就是花萼里面的还留了一点白棉花。

夕阳西下时,大家有的超额完成了任务,有的刚刚好。

在夕阳的余辉下,带着收获的美好,他们乘坐着大巴车返校了,大家在吵闹过后,大巴车迎来了短时的寂静。

“嘘”不吵,让同学们做会儿梦吧,梦醒了就到学校了............

黎程今天感觉没有之前跟何丽一起捡棉花的时候累,应该是环境不同意义不同吧。

跟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光是最美的时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