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荐读《乡土中国》
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推荐的作品是《乡土中国》。
首先,让我们走近作者。
费孝通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不是他的多重学术身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也不是他的多种职务头衔——大学教授、社科院研究所长、民盟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更不是他的等身著述——《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等,而是他的自勉诗——脚踏实地,胸怀全局,志在富国,皓首不移。“脚踏实地”彰显做学问的态度,“胸怀全局”展示把控大局的观念,“志在富国”是伟大的人生理想,“皓首不移”是矢志为民的精神品质。
接下来,我们要读作品。
第一,弄懂为何读。
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会有不同目的。作为高中学生,读《乡土中国》有以下几个目的。一是应试。《乡土中国》作为整本书阅读篇目,是高考必考内容,不可不读。二是求知。《乡土中国》为读者介绍了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方面的知识,不能不读。三是提能。提高阅读学术专著的能力,早晚要读。
第二,知晓读什么。
读作者的志向。费孝通青年时期从东吴大学医学预科转到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目的就是要用社会科学医治中国社会病症,他要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中国摆脱贫困,走向富强,实现救国富民的人生目标。用费孝通的话说,就是“从了解中国的问题出发,能够找到一条出路”。他一直用社会学、人类学知识解决我们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化时产生的问题,帮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读作品的灵魂。中国人大原校长陈雨露先生说: “这部书是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它对中国社会的分析鞭辟入里,发人深省,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书中提到的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乡土性、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等正是我们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治理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中国特色背景。乡村振兴与农村城镇化遇到的种种问题,可从书中提到的中国社会的基层特点方面得到答案。
第三,学会怎么读。
我的建议是三步走:略读,精读,研读。
所谓略读,就是看看序和跋,看看介绍和评论,看看目录和章节,看看篇章的开头和结尾,看看文中的观点和概念,“扫描”全书,留下“第一印象”。
“略读”之后是“精读”。所谓“精读”就是要抓概念、理思路、析论证。第一,抓概念。《乡土中国》中有许多概念,这些概念往往是作者依据自己的认识进行命名。如“乡土社会”“团体格局”“差序格局”“无为政治”等等。有时这些概念还不够精准,会遭人质疑,比如“团体格局”。这就需要读者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深入分析、比较研究。第二,理思路。理思路的最好方式是画思维导图。可以画整本书的,也可以画每个章节的。这样可以化繁为简,把厚书读薄。第三,析论证。分析作者如何进行质疑,比较,命名,引证。培养逻辑推理和思辨能力。
在略读、精读的基础上做研究性阅读,可以质疑问难、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