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7《教育心理学》(皮连生)笔记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影响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往往可以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更有效地达到学习的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通常在幼年就开始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尤为重要
(一)父母的教育与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
现在的家长通常都比较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也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然而,过多时间的投入有时候反而会带来消极作用。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更专心地读书,牺牲了自已的体息时间,担任起“陪读妈妈”或“陪读爸爸”的角色,直接参与孩子学习的全过程,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陪在旁边,孩子有了不会的题目,家长第一时间给予解答。孩于做完了作业,家长帮着验算、检查。这样的做法在短时间内的确对能孩子成绩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但从更长远角度来看,绝对是弊大于利。
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不仅仅在于做完了多少道题目,背会了多少单词,更多应体现在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由于父母把本该孩子自己完成的 事情都包办了,孩子会逐渐对父母产生依赖性,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根本就不想动脑筋去思考 。没有人监督的时候根本就不想看书。这种不良习惯的养成无疑会对他们以后学习行为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父母应该为孩子创设独立学习的条件,帮助孩子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二)父母的教育与孩子思辨的习惯
善于思辨、质疑的人往往是会学习的人,具有创造力的人,而孩子是否具有思辨的习惯与家庭的氛围及父母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有些父母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总是采取敷衍态度,不给予认真解答,有些父母忽视孩子的心理活动规律,直接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会逐渐丧失提问的能力,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知识。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思辨与质疑的习惯:
第一,引导孩子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多问孩子“为什么”,引导他们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思考。
第二,鼓励孩子提问。
在父母对孩子提间的同时,也要鼓励孩子提出他们心里的疑问。要允许他们“异想天开”,在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给子他们赞许和肯定。
第三,宽容耐心地对待孩子的问题。
由于认知水平发展的限制,孩子提出的问提在成人眼里往往比较幼稚,甚至比较可笑,家长应该耐心地对待和解答这些问题,切不可敷衍了事。
第四,让孩子自己发现答案。
面对孩子的问题,可以给予适度的启发和点拨,帮他理清思路。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解除疑惑,切不可把自己的主观想法直接强加给孩子。
(三)父母的教育与孩子专心学习的习惯
要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需要人们具有注意的稳定性,能够将自己的精力较长时指向某个对象。人的注意稳定性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注意力稳定性强的人往往具有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注意力稳定性的培养与专心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样受到育方式的影响。
个体注意力的稳定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到发展,在每个年龄阶段其发展速度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发展速度最快,在注意力稳定性发展的关键时间,不良的教育方式会使个体形成注意力易分散、难以专心学习的不良习惯。例如,当儿童集中注意学习的时候,父母用其他活动来转移的注意,和他进行与学习无关的谈话,或者要他完成其他和学习无关的任务,这样重复就会使儿童形成容易分散注意的习惯。
为了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养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尽量避免无关刺激,同时,也应注意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带孩子从事一些放松的游戏,有张有弛,从而使孩子在接下来的学习活更好地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