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教育家庭教育

由“宠辱若惊”看生命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

2017-03-28  本文已影响79人  轻尘滴露

2015年6月9日晚11点,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茨竹村4兄妹在家中死亡。兄妹四个最大的哥哥小刚只有14岁,最小的妹妹小味仅仅只有5岁!

6月10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政府网站发布消息称,9日晚11点30分,该区田坎乡4名儿童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当晚20时许,澎湃新闻率先做出报道,在其官网、微信和客户端上同步推送题为“贵州4名留守儿童疑在家中喝农药自杀,生前穷得只吃玉米面”(后更名为“贵州4名留守儿童疑在家农药中毒身亡,父亲在外打工联系不上”)的新闻。当晚20点7分,澎湃新闻在新浪微博上发布并置顶了此条消息,随后人民日报、头条新闻、央视新闻、东方早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微博也纷纷对此消息进行了转发。11日凌晨,腾讯、网易、凤凰、新浪等门户网站陆续转载相关新闻并重点推荐。

在舆论传播初期,澎湃新闻的这篇报道成为触发汹涌舆情的源头。报道中指出,“4个孩子因为没有生活费辍学在家,家里唯一的食物是孩子父亲去年种的玉米。平时,四个孩子将玉米磨成玉米面不用筛子筛干净就凑合吃了,‘因为太穷了’。”这段话被多家新闻网站编改为标题,引发广大网民强烈的愤懑情绪。但随着报道的深入,“没饭吃自杀”的说法逐步遭受质疑。11日下午,当地政府接受澎湃新闻采访称,田坎乡已将张方其(父亲)和张启刚(长子)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每人每季度保障金额为531元。此外,调查还发现,其家中低保存折尚有余款3568元,还有粮食、腊肉等生活物资。11日晚,南方都市报报道称,张方其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如传言所说那样贫困:一栋新建的二层楼房是他们的居所,楼房背后还有一间棚屋,里面养着两头猪;当地官方称张方其一家居住的楼房建于2011年,估价超过20万元。12日凌晨,《新京报》引述当地官员的话称,老大小刚性格内向,被父亲打后曾跳过河,12日上午,新华网还指出,村民们普遍反映,4兄妹前些年遭受过很严重的家庭暴力,导致“性格很孤僻”。“这家人虽然生活在村里,但跟不是这个村的一样”。自此,部分舆论逐渐将矛头转向父母,认为监护人失职是导致悲剧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此事引起了民众舆论场的强烈关注和热议,不啻于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灾难。指责当地政府不作为者有之;指责村民麻木不仁者有之;指责学校老师漠不关心者有之;指责孩子父母没有责任心者有之……一时之间,互联网上沸沸扬扬,大家一边抹着同情的泪水,一边对与四兄妹相关人等口诛笔伐愤怒声讨。

读到这则微信的时候,作为一名教师,我也被那惨烈的场面惊呆了,继而忍不住潸然泪下。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同情也好,愤懑也罢,悲伤也好,痛恨也罢,四个鲜活的小生命毕竟已经离开了这个绚烂多彩的世界,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还没来得及好好与这个多彩的世界握手就转身离开,再也不可能回来……

然而,毕节四兄妹自杀并不是个案:

2013年10月8日,乌鲁木齐一学生从一小区高层跳楼,当场身亡;

2013年10月23日,广东一毕业仅三个月的大学生坠楼身亡;

2013年10月30日,四川成都师范附属小学10岁男孩30楼坠亡;

2014年9月22日湖南临澧两名高中生从宿舍楼坠楼当场身亡;

2015年3月29日早晨,衡水发生一起学生疑似坠楼事件,该生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

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下“中学生自杀”,电脑立即显示出27万多条信息!

早在2012年,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就公布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结果: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该项调查的主要负责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的星一博士说,这项调查是从2004年开始启动的,全国18个省区市参加,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初中、高中、大学10岁至24岁的学生。因为规模比较大,所以数据上来的时间不统一,来自北京、上海、广东、青海、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四川、江西、海南、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部分统计结果如下:共调查了141580人,其中男生69091人,女生72489人,平均年龄16.3岁。在过去12个月内,有20.4%的学生,男生为17.0%、女生为23.7%曾经考虑过自杀;6.5%的学生,男生5.7%、女生7.4%为自杀做过计划。上述两种行为女生报告率高于男生;2.9%的学生(男2.9%、女2.9%)曾采取措施自杀,男女生差别无显著性。

星一博士说:这些数据总的结果可能还会有变动,因为数据库还在进一步清理。但是,从这个初步的统计结果发现,比2002年所做的另外一项调查结果有一个增长的趋势。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等等情况都比原来的结果增长了几个百分点……

生命是灿烂的,是美丽的,生命也是脆弱的,是短暂的。处于人生花季年龄的孩子们,为什么会选择自杀这一与世界决绝的告别方式?生命是何等的珍贵!可我们的孩子却轻易地抛弃了!血淋淋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敢于去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

有人说,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中考和高考被视为影响人生的考试,于是,学校和家长都十分看重备考的过程,然而中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精神压力,甚至有些中学生自杀来逃避。有人说,有些孩子从小性格孤僻内向,平时不喜欢与人交往,更不爱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当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挫折磨难时便悲观消极,往往采取极端的手段,这是人格障碍导致的自杀。也有人说,近年来离婚率越来越高,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异常紧张,随着与家人矛盾的深化,这些孩子因无力解决,也会采取可怕的手段结束矛盾。还有人说,早恋问题、家长过度溺爱、家长总挑孩子毛病等等,也是孩子产生自杀念头的重要原因……

面对林林总总的原因,作为一名教师,我想我们的家庭和学校都应该认真的反思,让我们的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养成正确的生命观,对生命保有一份敬畏之心,让孩子们做人做事都“宠辱不惊”而非“宠辱若惊”,或许比一味追求升学率、一味强调“听话”“乖巧”、一味高位攀比孩子成绩要好得多。因为生活在上古时代的老子早就说过:“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是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何其宝贵,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等到连生命都丢弃了的时候,还有什么可以担忧恐惧的呢?

然而,目前的基础教育是怎样一种状态呢?我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从表面上看,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好像不必要为了追求升学率而急功近利了,然而,新闻报道中触目惊心的场面依旧比比皆是:

2015年7月4日,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进行一年一度的小升初英语综合能力测试。现场2500名学生参与考试,上千名家长前来送考,场面震撼。

倍受市民关注的南昌外国语学校从去年开始纳入划分学区范围招生,今年据初步统计,新生生源将达到784人,但学校实际容纳能力只有500人,该校将严格按照六类招生顺序来排序招生。

……

我有一个在重庆工作的朋友,跟他聊起目前的基础教育状态时,他曾经给我提供过一组数字:2013年重庆一中、南开中学、重庆八中、重庆巴蜀中学、重庆一外、重庆育才中学等多所学校择校费每学期分别为7000元(不含住宿费),部分学校还有“实验班”,而“实验班”则每学期加收5000元学费。朋友说,“择校费”7000元是收取标准,具体情况根据孩子小升初的成绩有可能会有减免,但是不同学校减免形式不一样,比如重庆八中一开始就减免了,重庆一中和一外,是根据后面的考试成绩,有机会获得当学期的择校费的部分减免。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孩子们考试所得的分数,无异于等同家长钱袋子里面的人民币,孩子多考一分,家长就可能少交数千元血汗钱。不仅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亦是如此,高中升大学则变本加厉,动辄几万元学费要拿出来,而且学校还是“请君入瓮”的态度,有的家长即便拿得出钱也未必能够有理想的初中、高中、大学可上。此种现状,怎么怪得中国家长与中国学校将孩子当成考试机器?

可是,当恶性事件层出不穷的时候,我们却只看到了家长与学校的丑陋!是家长对孩子的生命漠不关心?还是学校忽略了对孩子们进行生命教育?如果没有这种变态的“升学”高压和逼迫,哪一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哪一所学校不期望孩子们生活的校园像花园?因为要升学,家长衡量自己孩子是否优秀的标杆只剩下了一个:成绩;因为要升学率,学校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标杆也只剩下了一个:成绩。所以,对于成绩优秀的孩子,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会倍加关注,倍加宠爱,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家长和学校都会“恨铁不成钢”,长期下去,无疑就造成了孩子们“宠辱若惊”的心理痼疾,成绩优秀的孩子在倍受宠爱的同时也会战战兢兢,生怕下一次考试会因失利而失去父母及老师的宠爱,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更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整天担忧因成绩不好被家长或老师耳提面命甚至厌弃。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做到“不以成败论英雄”,而只把孩子看成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

老子早就在他的文章中告诫后人:“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教育发展到如今,我们没有教给孩子们“贵以身为天下”,而是逼迫孩子们“弃自身以为成绩”;我们没有教会孩子们“爱以身为天下”,却导致了孩子们宁愿放弃宝贝的生命!

教育至此,成也?败也?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其自身的尊严需要维护,因为成绩的好坏,分数的高低,我们将孩子们人为地划分为“优秀”和“差生”,让无辜的生命饱尝“宠”与“辱”带来的危害。我们因为成绩的好坏贱视那些孱弱的生命,受辱者固然损伤了自尊,受宠者又何尝没有被损害自身的人格尊严呢?得宠的学生总觉得受宠是一份意外的殊荣,时刻惴惴,担忧会突然失去那份荣宠,因而,其人格尊严无形地就受到了损害。卢刚时间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再三反思?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在枪杀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关于杀人者的枪杀动机,警方未有正式的结论,但据部分媒体报道,枪击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由于博士论文最高奖学金没有由卢刚获得,而是由山林华获得。倍受宠爱的卢刚难道不是因为“宠辱若惊”而导致杀人自杀?1994年5月27日夜,云南省通海县初中毕业无业游民孙玉峰持刀闯入一处歌舞厅,瞬间砍死四人,砍伤多人,而且变砍边大吼:“我孙玉峰曾经是社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事业的成功,对社会有益,我事业失败,就会给社会带来灾难。”他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文字记录:“每走到人群之时,竟然当我是死人,视如无物,阴测测地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过去。”倍受漠视的孙玉峰,难道不是因为“宠辱若惊”而导致杀人?

老子早就告诉我们“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只有珍重自己生命的人,才会珍重天下人的生命。而这“贵大患若身”的教育,却缺失在我们自以为成功的基础教育阶段,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再反思,反思又反思吗?如此之多的“鸡飞蛋打”案例血淋淋地摆在我们眼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加强对孩子们的生命教育?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过分关注孩子们的成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舍本求末?

走笔至此,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着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给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拿着势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里,男孩兴奋的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上去卖。在黄金市场上,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出10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又涨了10倍,但由于男孩怎么也不卖,石头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这一切禀报了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徐徐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在生命教育被成绩逼迫得无处容身的当下,我只能告诉我们的孩子:看重自己,自我珍惜吧,无论成绩如何,你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身的意义和价值,无论你身处何境,都绝不能放弃!

由“宠辱若惊”看生命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