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御前让鼎甲,使其子在科考中降为二甲进士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历来备受统治者的重视。雍正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之一,特别重视科举考试。
在雍正十一年的科举殿试上,雍正皇帝亲自审阅了所有考生的试卷后,将其中优秀的考生选入三甲,并交给大学士张廷玉传阅。张廷玉看到其中一张试卷上雍正皇帝的批语写着:“字画端楷,颇得古大臣之风。”不由得心中一喜,紧接着说道:“皇上!这士子的文章恐怕当不得鼎甲,给他个二甲就行了!”
雍正皇帝听到这话不禁产生疑惑,张廷玉是科举出身,对文章颇有研究,这篇文章看似有见地,应该够得上鼎甲了,为什么张廷玉却不认同呢?想到这里,雍正皇帝便拿起笔,在试卷上写下鼎甲第三名探花,这样既是赏识了考生,又没有否定张廷玉的面子。
张廷玉见到这场景,立刻跪地请求雍正皇帝收回成命。雍正皇帝脸色一变,心中疑虑加深,科举取士一直是皇帝独断专行的,为何今天张廷玉与自己产生异议呢?难道张廷玉参与了科举弊案?于是他质问道:“我认为这位考生确实是一位人才,所以赐予他鼎甲第三名,你为什么反对呢?难道你和这位考生有仇吗?”
张廷玉听到这话连忙解释道:“臣并非和此子有仇,只是臣认为这位考生的书法和文笔与犬子相似。”
雍正皇帝听到这话大为吃惊,立刻命人拆开试卷上的批语,一看果然是张廷玉的儿子张若霭。这更加坚定了雍正皇帝让他进入三甲的决心,于是对张廷玉赞道:“我原以为是哪位人才,原来是你的儿子,既然是你的儿子,定是家学渊博,进入三甲实至名归。”
张廷玉便上奏道:“天下人才如此众多,三年一次的大比赛,无不期待进入鼎甲。臣得到恩典现在已担任政府职位,而臣的儿子张若霭又中了二甲的第一名,这已经在寒士之前,我内心实在有些不安。如果受到皇恩,被列入二甲,已经是荣幸了。”
雍正皇帝听到这话,反驳道:“你不必多说!我开榜取士务必公正,我以公正的方式录取了你的儿子,你为何出于私情反对?”
张廷玉听到这话不禁哭泣道:“我确实不敢妨碍陛下选贤之道。然而我的家族已经得到了恩典和荣耀,我愿意把这份福分让给天下寒士,求陛下怜悯我的愚见。如果陛下能保佑我的儿子,留他在福分当中,作为他未来的晋升之阶,岂不美哉。”
雍正皇帝见到张廷玉如此恳切的请求,便答应了他的要求,将他的儿子张若霭降为二甲第一名,不再列入鼎甲之列。而张廷玉为鼎甲而辞谢的故事也成为一时美谈。
张廷玉是清朝历史上几朝元老之一,一生以谨慎著称。而雍正皇帝是清朝历史上少见的明君酷君,张廷玉作为他的首辅多年来一直小心翼翼地过着日子。虽然张廷玉的儿子张若霭才华出众,但他年轻,如果被选中为探花,很容易卷入舆论漩涡之中。因此,张廷玉以退为进,让他中了二甲进士,充分展现了他处世的智慧。
也许正是因为张廷玉的关系,张若霭在政治上没有多少建树,但却留下了大量的书法和字画作品传世。对于张若霭十九岁中探花的故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