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片女主只对男主说了一句话,却让无数人泪流满面
这是一部法国爱情片。
却没有花前月下,卿卿我我。
更没有激情似火,浪漫无边。
这是一部战争片。
不见炮火冲天,也没有血流成河的大场面。
它含蓄,内敛,一如它的片名《沉静如海》。
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法国。
乡村,田园,古城堡。
弹钢琴的孩子,骑自行车的姑娘。
看起来安宁、祥和的画面,时不时地被几个荷枪实弹的士兵破坏。
这天,几个士兵闯进了少女安娜的家。
一纸征令,让他们腾出最好的房间,给他们的上司住。
城堡里最好的房间,是安娜过世的父母的房间。
虽不情愿,但不得不让出来。
而入住的军官,直到晚上才露面。
彼时,安娜正在钢琴前,弹着莫扎特的曲子,就像平常一样。
一只锃亮的皮鞋跨进来。
安娜停下,合上琴盖,决然对爷爷说,德国人住一天,钢琴就尘封一天。
这位名叫凡尔纳的军官高大,英俊。
开口就道歉,表示入住是军队的安排,非他本人所愿。
还说,自幼喜欢法国,这里让他有家的感觉。
言辞难免讨好之嫌,神情却足够真诚。
但祖孙两人谁也不开口,一直静默无言。
正如鲁迅所说:沉默是最高的轻蔑。
军官每天早出晚归,为了不影响爷孙两人的起居,其实也是为了避免尴尬,他自觉提出,从侧门出入。
偶尔与安娜相遇,会停车让行,或注目招呼。
但安娜总予以沉默、躲避、无声的抗议。
时间一天天过去,两者看起来相安无事。
不知不觉中,有些东西却在改变,在发生。
正如风平浪静的海面下,有暗涛汹涌。
敌意的冰山,渐渐融化成爱的海水。
爱总是缘于微不足道的细节:
比如,他急切而温柔抱起邻居摔倒的小孩;
比如,他蹲下来,无声地帮她捡起洒在地上的小鱼;
比如,在寒夜,他小心翼翼地恳求与他们共享客厅的炉火;
比如,他弹起她喜欢的莫扎特乐曲。
如果不是战争,不是在这种情形相遇,其实,他们是同类人:都热爱音乐,都细腻敏感,都理智冷静,甚至,都一样固执。
他固执地倾诉,哪怕这倾诉只是独白。
她固执地拒绝,虽然,这拒绝只是伪装。
他懂得她沉默背后的坚守。
她也理解他处境之下的无奈。
战争来了,他们做不了命运的主。
爱情来了,他们做不了感情的主。
圣诞节那天,一直跟她学钢琴的犹太女孩跟随家人逃离了。
这对安娜是不小的触动。
让她重新审视她一直置身事外的时局,重新审视内心愈加蓬勃的情感。
夜晚,她心情沉重地从外面回来,不见他的踪影,又莫名失落。
她来到他的房间,看他的信件和照片,闻着他的大衣,抱着他的枕头,绝望地啜泣。
不想他突然回来。
应该是特意赶回来与她过圣诞节吧。
他弹起了他刚来的那天她弹过的曲子。
她听得心潮澎湃,却依旧端然无语。
一曲终了,他站起来,来到她身后。
他犹疑着,终于伸出了手。
微颤的手摩挲着沙发背,快触到了她的肩,她一定感到了这咫尺内的电流和温暖,也不自觉地颤抖了。
这一刻,爱意涌动,一个深情的拥抱顺理成章。
他却停下了。
连观众都替他们着急。
喜欢是放纵,而爱是克制!
而这是多么不合时宜的爱啊!
邻居的地下反抗组织正计划谋杀军官。
女孩无意中看到他们将炸药放到他的车下,震惊又痛心。
一边是她的朋友,一边是她的爱人。
她如坐针毡。
军官下楼了,一阵急切的琴声传来。
他惊望着弹琴的她。
她回过头,双眼噙泪。
就在这时,门外一声巨响,汽车爆炸,他的两个朋友瞬间丧生。
她救了他!
他明白一切!感激又绝望。
爱在这一刻显现,又在这刻消隐。
他们离得这近,却又如此远。
他决定离开。
去俄国,一个零下40度的地方。
他像平常一样平静地道晚安,说了声“再见”。
隐忍的泪夺眶而出,她依然一言不发。
就在车子快要启动的瞬间,她冲了出去。
四目相望,她,终于轻轻地吐出了一个词:adieu
——再见(再也不见)。
他去的俄国,正是如火如荼的战场。
而她,开始接替被捕的邻居,进行地下抗战活动。
战火撩起的爱情,终将在战火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