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一篇看懂寿险
什么是“寿险”?
寿险是人身保险中最原始、最基础的保险。它的保险责任非常简单:身故。投保人缴纳一定的保费,投保一定的保额,如果在保险期间里,被保险人身故,则保险公司会将保单的保额赔偿给保单的受益人。
常见的寿险类型有:
定期寿险:保障责任为一段时期(如20年),只有被保险人在这段时期内身故,才能拿到赔偿;如果经过了这段时期,被保险人仍生存,则没有任何赔偿发生,之前所缴的保费不退还。
两全寿险:与定期寿险类似,保险责任也为一段时期,最大的区别是“两全”:假如被保险人在责任期内身故,则获得身故赔偿;假如被保险人在责任期终止时仍生存,则获得生存金。
终身寿险:保险责任为终身,因此被保险人无论在任何时间身故,其受益人都能获得一笔身故赔偿。
为什么要购买“寿险”?
购买寿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让自己的家人在自己身故后,生活能够得到保障,而不至于因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身故而给家庭的财务造成缺口或压力。
如果从人性的角度来对比一下购买不同险种的目的,可以这样讲:
医疗险和重疾险是“利己”的,主要用来保障自己患病时可以有充裕的资金治疗,或补偿收入损失;
而寿险是“舍己”的,主要用来保障自己所爱的人在自己身故后可以有足够的资金继续好好生活。
这也是为什么,寿险是最大义的保险,因为投保人在投保时已经清清楚楚,“我给自己买这份保险,完全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我心爱的家人”。
成年人的身故概率有多高?
很多朋友会说,我身体健康得很,怎么可能“英年早逝”呢?
确实,身故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实际上是小概率事件。比方说,根据中国保监会2016年底发布的《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10-2013)》(非养老类业务一表),30岁的男性,在接下来一年中死亡的概率,只有0.08%,也就是1万个人中,只有8个人会身故。
不过,单个一年的死亡概率虽小,累积几十年,这个概率也会提升到一个非常可观的水平。比如说,同样根据这张生命表,30岁的男性,在接下来20年内身故的概率是3.7%,在接下来30年内身故的概率就升高至了9.4%。
这也就是说,如果今天我们有一个10人的30岁男性群体,其中就有1人是活不过60岁的。
我们又有多少把握,这个活不过60岁的人,肯定不是我们自己?
家庭经济支柱身故,
会给家庭造成多少损失?
请大家凭借自己的直觉回答一个问题:你自己所拥有最值钱的东西是什么?
有的朋友可能想到的是房子,有的朋友可能想到的是车子,有的朋友可能想到的是一个奢侈品包包……其实,很少有朋友会意识到,我们所拥有最值钱的东西,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能够购买房子、车子、包包等一切我们认为昂贵的东西,都是建立在我们能够不断获得收入、创造价值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自己,或者说我们自己的生命,才是我们所拥有最值钱的东西。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浮云。
所以,如果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身故,会给家庭造成多少损失呢?以后的房贷、车贷由谁来还?以后孩子的教育问题谁来解决?以后梦想中的美好生活如何实现?
大家仔细想一下就会明白,家庭经济支柱身故会给家庭造成多么毁灭性的打击。这个损失,简直不可估量,如果没有保险保障,很可能会直接拖垮一个家庭,给家庭造成“不能承受之痛”。
如何选择寿险的保额?
投保一份寿险,最重要的就是要选对保额。如果所购买的保额远远低于所需要的保额,那么这份寿险就无法有效发挥其作用。
在这里介绍两种计算定期寿险保额的方法,第一种是“负债法”,第二种是“身价法”。
“负债法”就是把自己所拥有的负债加起来,得出应该购买的保额。比如我有房贷500万,车贷50万,有一份给孩子投保的10年缴费的教育金保险,每年缴费20万,已经缴费2年,还剩8年。那么,把上面这些负债加起来,我总共的负债就是710万(= 500 + 50 + 160),因此我需要给自己购买大约700万元的定期寿险,以保证我在不幸身故之后,我的房子和车子不会被银行收回去,我孩子的教育金保险不会断供。
“身价法”就是把自己未来还能创造的“价值”算出来,得出所应该购买的保额。比如我今年30岁,预计会在65岁退休,每年的工资是30万,不考虑未来工资的涨幅以及失业的可能,也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假设通货膨胀会被工资的递增调整所抵消),我现在的身价就是我的年薪乘以我剩余的工作年限,即30万乘以35年,等于1050万。这样,我就可以购买1050万保额的定期寿险,来使之与我的“身价”匹配,这样就可以保证我在不幸身故时对我家庭的财务状况没有太大的影响。
通常来说,“负债法”计算出来的保额较低,“身价法”计算出来的保额较高,我们可以在这两者之间做一定的平衡,挑选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保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