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惯坏”了我们的用户
2012-01-11 22:36:49
网游加速器上线以后,最近收到了好几则用户反馈,说我们的服务器太少,界面上就那么几个节点可以选,而且节点没有名字,也没有具体的网络延时等数值,不知道该连哪个好。对于这样的意见,我是哭笑不得的,大过年的哭不太好,那我就只能呵呵了。
项目立项之初,确立的原则就是简洁好用,说白了就是操作越傻瓜越好。在研究同类产品(我不喜欢竞品这个词)时,发现它们基本都提供了让用户自行选择加速节点的功能,整了个带滚动条的节点列表,华东电信、北方网通什么的列上一二十个,再填上详细的延时、丢包率、负载等等参数。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非得看到一堆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字才会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安全感,其实说来惭愧,我自己就是如此,即使是买盒牙膏,我也习惯挑上面字印得多的,看到外包装或是说明书上密集的文字就会觉得莫名的兴奋。当然,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不过一直以来我把这看作是码农的职业病,谁没有个小变态的强迫症呢是吧。但是强迫了爽完了,转换一下身份,作为开发者,面对用户,我知道来这套是不太合适的。正常人谁都不是天生的受虐狂,到了信息时代,一切工具的使用方法都是能简单就尽量简单,虽然越简单的背后必然代表的是越高的技术含量和开发难度,但这就是码农的命,而这客观上也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科技以满足懒人的需求为本嘛。不是说开自动档的车就比开手动档的省油,而是因为有了自动档,能相对容易地让你那一摸方向盘就手忙脚乱的老妈也过过开车买菜的瘾。像劳苦人民不会网购火车票这种事,作为互联网从业者,听来都是一阵心酸。
本来用户体验嘛,觉得怎么设计合理就怎么来,这是无所谓好坏的一件事情,旁人更无权去横加指责。但要命的是用户的所有习惯都是从无到有一点一滴培养出来的。举个例子,这世上本没有鼠标,但操作系统的图形界面一普及,你学电脑第一课就得先搞懂左键右键单击双击。时间一长,你会发现鼠标用起来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方便,于是讲究微操的war3玩家会用快捷键,某些苦逼的码农会用vim和Emacs。但更多的普通用户是不知道这些的,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习惯了,或者说麻木了,虽然偶尔还是会觉得用鼠标去切换输入框有点麻烦,但这种不爽会在无奈的叹息声中转瞬即逝,因为他骨子里认为电脑这个机器就是被设计为需要这样操作的。请千万不要高估你的用户,也请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地嘲笑别人是小白,这话绝无恶意,谁都是从小白混过来的,况且小白永远都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再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狼孩从记事起就发现自己生活在狼群里,当他(它)长大之后,谁能把他(它)重新改造成人么?习惯是一个可怕的东西,谁敢再断言说由俭入奢就一定容易?
我一直觉得电脑用户(似乎叫网民更恰当)是个很苦逼的群体,业界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把电脑做得跟家电一样简单好用,而电脑也的确很早就出现在家电下乡的清单里了,但这终究还只是一个梦想。于是很多长辈只能不厌其烦地去学这学那,而仅仅是为了能上网跟远方的儿女聊聊天而已。至于游戏玩家,则是我所理解的高端用户群体,一是他们基本操作和知识储备普遍纯熟,二是能经常在此基础上发明一些令人赞叹的言简意赅的技术名词(诸如卡麦、卡水之类),三是最重要的,他们普遍拥有稳定的付费习惯,我说这话不仅因为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更因为这是我所极力推崇的相对健康的商业模式,详见《微支付的那些事》,因此这里就不讨论加速器是免费好还是收费好的问题了。其实说到底,大家都不容易,都tm是被逼出来的,玩个游戏还得分个电信网通教育网,这参数那参数的,不知道到底是玩还是被玩。这里面固然有电脑终端和IP网络本身复杂度过高的因素,没人会关心微波炉的加热模式哪种最稳定最不容易死机重启烧保险丝,也没人会打电话时蛋疼地考虑该选哪个基站哪条链路才能使时延和丢包率降到最低。但另一方面,的确是开发者们做得不够好,用户体验还不够人性化。当然,也要看到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起码ipad的诞生可以让人少死很多脑细胞,而在云存储日渐普及的今天,也基本没人会关心下个片应该连哪台tracker找哪些peer,有种的男人也越来越不吃香了。
扯远了,所以说在讨论产品交互流程的时候,我是极力主张不做节点选择界面的,毕竟少一种交互就要少改很多bug有木有。当然最终还是做了,照顾用户既有的使用习惯是很重要,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前面也已提到,是我们自己暂时还没法做得足够好,坦白地说,没法确保算法自动选择到的节点一定就是最适合用户的,毕竟算法不是万能的,只能劳烦用户自己多试试咯。虽然做了,但做出来的界面效果相比同类产品要简洁很多,这也算是一种折衷的表现吧。
最近在看《失控》,有一章提到,生态系统的稳定不变未必是件好事,“均衡即死亡“,”正是紊乱和多变真正给自然赋予了丰富的色彩“。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领悟到隔壁公司的人为什么总是喜欢把”拥抱变化“挂在嘴边了。有些时候,有的习惯,还是改变一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