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三年,进退两难
贞观三年,长安小雨。
裴寂之死,不过是王权之下权宜之计。而更多的人们,尚且难以达到把自己公开地牺牲在天子眼前,牺牲在史官的笔墨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对裴寂而言,他也许本不必死的这么早。而最后直接影响他仕途与性命的这位人物,是一个名叫法雅的僧人。
这位僧人出身与来历已经不可考究,但他赶上了唐代最为推崇佛法的唐高祖李渊。
在李渊治时,全国大兴土木,广建佛门寺院。一时之间,佛门游人如织,香火旺盛。长安城内外,遍布僧侣。
武德七年,唐高祖李渊更亲临国子学释奠,令佛家高僧慧乘讲经论道。
趁此时机,僧人法雅入宫释经,深得高祖宠幸。但其不自量力,望凭一己之力左右天子决断。更有甚者,提议令其与佛家武僧一起统兵十万,征伐突厥,报效天子。
朝中僧人得势,每日出入皇宫禁城,无人阻拦。一时间朝野权贵各结盟党,趁此时机,更进一步。而裴寂,就主动与这位僧人法雅示好结交,李渊面前,谁人不想高官得坐,骏马得骑。
图片来源于网络尊佛重道不是言听计从,况且李渊此时无心国事。每日纵情山水,享乐人间。他可以有闲情逸致,但这时的太子和诸位王爷们不会闲下来。
武德九年,也就是李渊请高僧讲经的两年后。发生了又一起历史悬案:玄武门之变。李渊退位,李世明开启了他的时代。
权力架构的重组意味着所有官员们需要重新站队,重新下注了。在这个众人每日冥思苦想的时候,谁会顾忌一位前朝的僧人。
这位法雅僧人,觉得皇家重视佛门得从一而终。在新君上位,君臣都互相博弈的时候。自以为是的把自己作为了当朝宰相,在李世明身边侃侃而谈。
李世明还是深知,老爹留下了重视佛门的传统,而此时佛门势力着实太大,需要重视。
图片来源于网络另外曾对佛门再大的恩典,遗留到现在的都是李渊给予的。他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重新让世人知道,自己对佛门的恩典。而等到佛家终于能真正接受李世民的恩典时,时间已经整整过去十九年。
此刻的僧人法雅并没有意识到权力漩涡的危险,向李世民发表了一系列宏大演说,李世民觉得需要让他下基层锻炼一下,待他稳固局势后再做任免。而此举也趁势明升暗降地削弱弱了王权以外的其他势力。
此时的僧人法雅不知退避锋芒,也许是习惯了李渊对他的关切。在远离皇宫的路上,遇到了暂且不知道这些事情的裴寂。在满是李世民耳目的皇城之内,议论起了当朝天子。
新君上位,议论功过未免有些太早。裴寂就这样不知情地被拖下水,纵使他如何辩解,对于前朝老臣,三姬分金的典故不必赘述。
贞观三年八月,六十岁的裴寂走完了非常辉煌的一生,他永远的留在了长安的功臣簿上。也许是此时与裴寂同在长安的一位青年即将开始他的传奇一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这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以一己之力,改变和影响着世界,直到现在。这位年轻人名叫陈祎,或许我们现在对他的另一个名字更熟悉:玄奘。
此时,玄奘也经历了李世民不愿公费资助他去往天竺取经,甚至也没有给予他通关文牒。最后他决定独自一人西行取经,等他回来的时候,已经过去十七年。
学成归来的玄奘法师在李世民的邀请下,传授佛教精义,以自己的方式改变和推动着历史车轮。此时的朝廷根基稳固,李世民也终于可以对佛教重新布局规划,天下英雄,尽归太宗。
图片来源于网络最后,即使与李世民的意愿悖逆,佛教的影响力在民间逐渐加深,而下一次对佛教的打压和削弱,就已是二百年后的事情了。
结语,本文所写,基本依照唐史。个人观点,贞观三年,是佛教的进退两难,佛教的兴衰在历史上一定程度反映了权力斗争的走势。为何而写,有感于《六祖坛经》中的一句:
众生是佛,佛是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