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知所起
“人生路上,我们遇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能力,不是条件,而是情绪。”
《牡丹亭》说:“情不知所起”。
但是情绪一定有所起,梳理情绪之所起,与情绪和平共处,保持情绪的稳定,身体的健康,才能有动力去那些该做的事、想做的事。
情绪波动往往是因事情或者因人而起。确切地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对事情和人的判断引起的。自己的判断放大了事件,主观且自我想象地解读事件中人的言行,另外一个,对于事件中的人还可能缺乏包容的心态,忽视了对方可能也处于ta自己的负性情绪中。种种因素凑泊到一处,引起了自己的情绪波动,还可能在这种情绪的波动中,说一些情绪性的话或者做错事,从而加剧了自己情绪的变化,情绪过于激烈,损害的是自己的身体。
找到原因,也就找到了对策。不过分解读事件和事件中的人,不脑补如下思维:对人的品质判断,把事件和人做事件外的前后勾连,担心以后发展的情况,担心他人对事件、事件中的人包括自己的看法,过于重视事件。同时,在开放的心态下理解事件和人,尝试在较长的时间维度里和更大的空间范围内看待事件及人,努力客观,努力用包容心看事件、看人。
这需要一定的自我训练。
开始还是容易掉进情绪的坑里,要觉察,觉察情绪的变化,当情绪有起来的苗头,要出离,让自己从当下的争端环境中跳出来,自我提醒,冷静,平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赢天不赢地不值得较劲儿;大家都有自己的事要忙,没有人有兴趣一直关注我们在干嘛;对方在情绪里,我不要和ta一样。自我劝解一下,情绪往往能放缓不少。
有意识地坚持训练,有了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情绪就逐渐被自己控制住了。
情绪稳定,是成熟的尺度之一。
回到开头那句话,我们遇到的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情绪,其实就是说,最大的敌人始终都是我们自己。“自胜者强”,首先是自己与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许许多多的限制条件,许多可能引起情绪变化的事件和人,构成了这个我们自己周围的小环境。这个小环境经常向我们提出种种要求和问题,方法花样百端,但综合起来,也可以归纳为一个,我该用什么情绪看待世界?
情绪对了,人才能对,做事情才可能做对。自己和周围环境就是和谐的相处,共存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