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心结之北宋覆灭
其实想来这事和我并非有直接的关系,但又有丝丝缕缕的联系。
发生在九百年前,一个强大王朝的覆灭,和我这个活在近千年后的平头老百姓,还在每日搬砖的牛马并无关系。我确实也无须思虑过多。
但这件事时不时就像乌云一样笼罩心头,又像是一掌重击,重重地压在心上,以至于当我走进这个事件,不敢细看里面的细节,里面诸多惨烈,诸多毁灭,不忍了解,不忍靠近。
为什么我会这么在乎尘封已久的历史?我也只是历史的一粒尘埃,无力去改变那个腥风血雨的时代,无力去在靖康之难为他们做什么。无数人在惨叫,火光滔天,鲜血四溅,这是每个朝代更迭都会遇到的事情。五千年华夏历史,我独独最关注这个,心痛这个,想来主要原因有几个吧。
一是这是美到极致的破碎。我怕看到美的破裂,如同晶莹剔透的美玉被人狠狠地摔到地上,碎片四散。北宋在我心中是顶级美的存在,风雅宋,无数文人墨客向往的朝代。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诚然如此。插花焚香挂画点茶,人们日常生活是极其高雅的,生活情趣也处于历史巅峰。每种雅事都让人神往。再看北宋古画,不管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再或者是宋徽宗的瑞鹤图,颜色清雅,笔触舒服,都是历史上的神作。还有北宋的汝窑,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做出的瓷器颜色如梦如幻,淡淡的美,是宋朝顶尖审美的具象。这么美的时代,这么美的梦突然破裂,被野蛮民族摔碎,让人很难不心疼。
二是感慨繁荣的破灭。北宋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文明也达到历史巅峰,哪怕后来的明清也不及。不仅仅宫廷文化,士大夫的素质高,市井生活的文明、生活的便利也达到一定程度。看过一种说法,说如果穿越到古代,宋朝是最接近现代生活舒适度,也最能为人们所接受。曾经的东京城晚上灯火辉煌,并无宵禁,市民经济活跃,夜生活丰富。《东京梦华录》提到“宋代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既有各种小吃琳琅满目,如炸物“酥黄独”“馓子”,香气扑鼻的“蒸饼”“糍粑”,入口即化的“甜糕”“八宝饭”,还有勾栏瓦舍的娱乐场所,一些专司“说书、表演杂耍和唱奏曲艺”的艺术家已经出现在了市场上,给普通民众提供了丰富的休息娱乐方式。除了精彩的夜生活,北宋吃穿住行的便利度也很高,如夏天有专门的冰店提供冰块,人们在夏天可以品尝到各式冰饮,如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生腌水木瓜等,还有各类的专门市场,卖花、卖米、卖肉、卖菜、卖药、卖灯、卖衣料的各类市场,秋季还会有蟋蟀市。蜡烛在北宋由于技术的突破,大大降低了成本,终于能够走入千家万户之中,照明工具的普及极大提高了人们生活的便利度。
三是感慨文明的退步。除了以上吃穿住行,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相对简单自由,根据古画和古书等资料证明,宋代君臣之间相对民主,除了特别隆重的场合,日常大臣见到皇帝无需行跪拜礼,甚至平民百姓见到皇帝巡游也无需跪拜。古书记载了宋真宗一次出游,开封百姓见到皇帝只是欢呼雀跃,并未有下跪。对比后面明清森严的阶级等级制度,别说见到皇帝了,见到普通大臣也得戒严、下跪。风雅的北宋,始终重视文化,特别是给予文人士大夫足够的尊严,刑不上大夫,虽说伴君如伴虎,但随随便便就冲撞龙颜,拉出去砍头的事情很罕见。北宋甚至出现了公园,过去普遍认为公园这一事物是从西方传入的,清末时期有大臣出去考察,见到无论贵族平民,均可以在一个园子游览,惊诧不已,但其实我们北宋就有与民同乐的公园了,皇家园林也对普通民众开放。都城东京著名的皇家园林金明池每年的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准时“开池”,元宵节一过,市民已准备好了游园“都人只到收灯夜,已向樽前约上池”,开池之期,连乡下的村姑也纷纷赶往开封府。金明池还有精彩的水戏表演,包括水战、百戏、竞渡、水傀儡、水秋千、龙舟夺标赛等等,表演当天人声鼎沸,还有各种周边配套,小吃店、小商品店等。
所以,这么如梦似幻、这么风雅有趣、这么繁华富裕的朝代,突然烟消云散,姑且不谈对于整个汉族带来的无法抹去的伤痕,不去回想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但从这个朝代本身就让人惋惜。那个人们生活相对富足、相对优雅、相对尊重的时代,其实还是向往的,如果一直存在的话,那资本主义萌芽会不会最早从这里诞生,我们是不是不会再被列强欺负,现在的生活是不是更有趣,品味是不是更高级,传统文化是不是保留的更充分,更多美轮美奂的古建筑是不是能保留下来,古代文化是不是能更震撼人心。
只是往事已逝,我抓不住火光中的一丝尘埃,徒留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