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海拾贝个人回忆录系列个人随笔散文

故乡的云

2017-10-01  本文已影响492人  四毛大叔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在国庆中秋佳节来临之际,这首《故乡的云》,深深地打动了我。

故乡的云在呼唤

我的祖籍在湖南衡东县,那是父亲出生的地方。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二十多岁的父亲,背井离乡,来到桂林谋生。到了桂林后,他帮人赶早杀猪,劳累奔波,一直到参加正式工作,成为国营食品公司的职工。他在这时候,遇到同是湖南同乡的母亲,组建了家庭。

在我小时候,就依稀地记得,父亲操着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给我们讲起他的家乡,一个安静的小山村,屋门前的那口清清的池塘,还有那童年时的小伙伴,讲到动情处,他用袖口不时擦擦眼睛。可惜我年纪还小,无法理解他对故乡的感情。

老屋前的池塘

尽管父亲这么深爱着故乡,但总共只回去过两次,一次是大哥陪着他回去的,一次是我们几兄弟一起陪着他回去的。那时,我总是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不常回去看看。后来,我成了家,过日子才知柴米贵,才懂得父亲的心思。

村子的小路

我有六兄弟,小姑妈和外婆都先后在我家生活过。父母亲都是食品公司的普通工人,工资低,那些年要养活这一大家人还真不容易的。我家一年到头,吃不上几顿肉,兄弟们穿衣服,都是小的拣大的衣服穿,缝缝补补又一年。如果父亲要回老家,买车票要花钱,买礼物要花钱。想想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父亲索性就压下了这回乡的念头。

故乡的田野

虽然,父亲没有回去,但老家那边却时常有人过来。城市穷,乡下更穷,来得较勤的是小姑妈女儿一家,几乎每年都要来一、二回。每次来,好面子的父亲,就要母亲买点好吃的招待,临走还要带些东西回去,母亲把能穿的衣服都给他们带走了。这一来二往,我家的日子就过得更紧张了,母亲还借了债。

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父亲迟迟没有回湖南老家。住在我们那一带的人家,很多是从湖南那边过来的。有的人生活好过些,就带着大包小包回了老家,归来时就同我父亲说,老家如何如何,父亲只是听着,并不吭声。有好几次夜里,我见到他站着一动不动,望着老家的方向,知道他又在想家了。

大哥倒是一个人去过好几次老家,一次是文革大串联去了一回,一次是借工作出差机会又去了一回。还有一次,是老家来人说,我家的祖屋被洪水冲跨了,大哥代表父亲回去处理。后来,祖屋的宅基地无偿地给了家族的一个后生建了房子。

同父亲一样,我也只去过两次老家。其中一次是儿子初中毕业那年,我和妻子带他回老家寻根,让他看看爷爷出生的地方。到了乡下老家,儿子似乎对什么都感兴趣,特别在爷爷小时候曾经玩过的池塘边,问了我们好多问题,看来老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父亲七十二岁那年,终于在大哥的陪同下回去了一趟。坐火车到衡阳后,又骑单车到了乡下。

这第一次回去,又过了十年。父亲年事渐高,已经病魔缠身。有一天,他忽然对我们说,他要回老家一趟。我们见他身体不好,担心路上有什么闪失,都劝他不要回去。但是,父亲心意已定,而且要马上动身。我们几兄弟反复商量,决定一起陪着父亲回去。

桂林到到湖南的高速公路还未修通,路程要六、七个小时。一路上,父亲给我们讲了故乡好多好多的事,也说了爷爷奶奶、小姑妈大姑妈,还有他自己的故事,可惜我们谁都没有记下来,这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遗憾。

在衡阳城,与小姑妈的儿子女儿会合后,我们驱车赶往老家,位于衡东县的一个小山村。离老家越来越近了,原先很多话的父亲,此刻却沉默下来。他望着车窗外的景色,久久不说话。远处的山林,近处的稻田,在他眼里一闪而过,一闪而过,也许触动了他心思吧。

老家终于到了。我父亲见到迎上来的乡亲们,止不住的泪水往下流。在乡亲们的陪同下,我们跟着父亲沿着弯曲的乡间小路,走了一段又一段,他一路走,一路说。到了老屋原址,父亲站在池塘边,给我们讲起了他的童年。我们担心父亲累着,劝他歇一歇,可是他还要到各家各户去走一走。每到一家,他都亲自送上一份礼物,拉着乡亲的手,听着熟悉的乡音,有说不完的话儿,道不完的家常。

父亲就要离开了,不知什么时候,家家户户放起了鞭炮,那是乡亲们为父亲特意放的。此时的小山村,就像过节那般热闹。父亲是一步一回头,他是舍不得离开老家的乡亲们,舍不得离开故乡的山山水水啊。

看着这离别的情景,仿佛那首歌又在我耳边响起:“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那故乡的风,故乡的云为我抚平伤痛。”

如今,父亲的心愿已了,那故乡的风,故乡的云,已为他抚平了创伤,他此生无憾。回去的第二年春天,父亲去世了,他的心永远留在了那遥远的故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