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文心》学写作

2019-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冯雪芳

最近在老蕉船长那借了7本书,我看的第一本是《文心》。

本书的封面非常的简洁有质感,吸引我翻开它。

我在《文心》学写作

《文心》是夏丏(mian)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特为中学生运用他们多年教导中学国文的经验写成的。《文心》是用故事体裁写的,故事的时间是一九三一年初秋到一九三四年夏天,取材于初中学生的生活,写到的几位主人公:乐华、大文、朱志清、锦华、慧修都是积极好学的。书中写到了当时的时局和生活。当时的初中生和现在的相比,在某些方面似乎成熟的早了些: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经历九一八事变,社会经济的凋敝,家庭生活的困难,失学和失业的威胁,使他们不得不忧虑重重。反观现在的我们处于富裕和平的时代,心中是满满的感恩。

  然而对于书中的几个初中生,我也是有几分羡慕的,羡慕他们的好老师:王仰之老师带领着他们在读和写,戏剧,触发,朗读,读古书,词汇与语感,小说,新体诗,读书笔记,文章的组织,文学史,写作创作与应用,鉴赏,风格的研究等方面深入研究。我这个成年人读来,也觉得受益匪浅。

  一、作文是什么

第一次作文课,王先生先让学生们思考作文是什么?

我也在问自己:

作文是为了获取流量吗?

作文是为了变现吗?

作文是无中生有的文字游戏吗?

都不是。

作文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

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二、课外读物

书中推荐的读物有《镜花缘》《儒林外史》《红楼梦》《老残游记》《水浒传》《唐诗三百首》《百香词谱》《论语》《孟子》

《鲁滨逊漂流记》《希腊神话》

三、文章的通病

1.用词、用语不适当。该用这个词的,却用了那个词;该这样说的,却那样说了。

2.意义的缺略和累赘。一句话里,意义没有说完全,就不成一句话。反过来,说的太啰嗦了,把不想干的东西都装了进去,也同样不成一句话。

3.意义不连贯,欠照应。一句话里,前后不相连贯,一串话里,彼此不相照应。

这三种文字的毛病都是属于思想习惯和言语习惯上的。

改正的方法:只须平时在思想习惯和言语习惯上留意。

四、知情义

1.知:知识 明了事物是什么,与别的事物的关系,

2.情: 感情 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

3.意:对于一事物想要把它怎样处置

情意须经知识驾驭。

五、游记的两种写法

1.记叙:走到哪里,看见什么

2.印象的描写:依了自己的感觉,把接触到的景物从笔端表现出来。

六、触发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

最重要的就是触发的功夫。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它的事。

触发是自己的新鲜的才好用。读有字的书以外,更要留心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

七、写字的标准

从前人写字是一种闲暇的消遣,而现在人写字却是实际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人写字,该有四项标准,就是迅速、准确、匀整和合式。

匀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每一个字本身笔画的匀整,二是全幅的字通体款式的匀整。笔画间的空隙要匀整,须使多笔画的字不嫌其局促,少笔画的字也不嫌其宽松

八、评价文章好坏的三个方面

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

二是用词恰当与否

三是思想新鲜、正确、丰富与否

九、读不用文字写的书

在社会的图书馆里做一番认识、体验的功夫。

十、读书笔记

写笔记的本意,原为了自己记述读书的心得与研究结果,以被将来查考与运用。并非像书简或传单似的预备给别人看的。

自古以来,经典的读书笔记有《两般秋雨庵随笔》《竹叶亭杂记》《困学纪闻》《苕溪渔隐丛话》

本书对我的帮助最大的一点:

反观以前我写文章,太随意,求快,也不注意标点,写完后也不仔细检查。

而书中说:作成了最好仔细看过,有一句话、一个字觉得不妥当就得改,改到无可再改才罢手。这个习惯必须养成,做不论什么事情能够这样认真,成功是很有把握的。

未必能做的多好,先在心里种下这样的种子吧。

我在《文心》学写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