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 三十三
2019-05-15 本文已影响29人
萌斯基

《心经》里,佛祖讲授了什么?
冲破字面上的逻辑,他想表达一种生命的体验与规则。
我们可以思考他所说的话,但思考并不能带我们抵达最终他为我们描绘的境界。
我们要自己去亲证。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生灭、垢净、增减,统统是相上的。不起分别,心常安在。
如果此说太难接受,回到相上也无妨。
欲增之,必减之。欲得精进,必定退步。
将欲广博(加法),务必致一(减法)。
认为佛法不讲道理、否定逻辑,那是对佛法的误会。
不信,展开《金刚经》《心经》品一品,你会发现它们都是逻辑性很强的读物。
没有逻辑,何以说法?
只不过,佛法指引我们看到逻辑的有限性和局限性,看到语言和文字游戏无法帮我们穿越轮回。
逻辑之外有太多事物因素在发挥作用,你可以在事件发生前感受它们,并且在事件发生后评估它们对事件的影响。
然而,它们作用于事件的时候,你却看不到。
我们容易困惑。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也就是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困惑,也不存在永远没有困惑的那么一天。
人生不过是用一个阶段回答另外一个阶段问题的过程。
放弃同困惑抗争对立,也就无所谓困惑。
既然无所谓困惑,自然无所谓“困惑的终结”。
只不过,前路漫漫,难免总会遇到走不通的地方,待到搞不懂的时候。
模糊与暧昧会贯穿我们人生的始终。
我们好像明白了,我们其实还没明白。
最后,比分析《心经》更重要的是径直诵读它,体会诵读过程中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