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展览(30):神话成果展特设附展“文心艺韵”
2023-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柳书岫
中华艺术宫为了突出中华创世神话的题材内容丰富,它有一个特设附展之二的“文心艺韵”单元,集中展示了一批网络小说、故事读本、影视广播、有声读物等主题作品,文心交汇,艺韵同行。
一批本城的原创舞台艺术作品从创世神话中汲取灵感,用多彩的艺术语汇、现代的艺术表达,诠释宇宙万物源起的传说,讲述中华先民克服恶劣生存环境,耕耘土地、建设家园的神话故事。
比如上海京剧院《补天》:讲述了上古时代,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演绎神话故事是戏曲的长项,虚拟、写意的表演方式,让演员在舞台上可以自由地上天入地、翻江倒海,无所不能。同时,京剧能歌、能舞、能打,用来演绎上古神话具有明显的优势。















上海昆剧院《神农尝草》:讲述炎黄一统,天下太平。某日,九烈山上,炎帝神农躺在东坡晒太阳,邂逅牧羊女,见羊儿快乐无拘,神农萌发出走之念,欲尝世间百味,牧羊女赠以赤鞭。他走进山野,俯身自然,贴近万物,不想在西坡再遇牧羊女。牧羊女劝神农留下,神农不甘现状,发愿以生命问询世界,再次出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上下求索,历尽生死。直到神农发现断肠草,不顾危险,毅然尝草。临死之际,牧羊女以羊奶相救。神农醒来,原来自己仍在九烈山中,而牧羊女悄然离去…
上海歌剧院的舞剧《嫦娥之月亮传说》:作品以现代人的视角对美丽的创世神话进行了重新解读。将情感的第一视角集中于嫦娥,将嫦娥与后羿在人间的相爱与相助,及奔月后两人的相守相望,通过丰富而多元的肢体语言,舞美、灯光、装置、多媒体及音响的交融互动,在极具冲击力和震撼力的视听体验中艺术化地表达。
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主题叙述中,传递“只羡鸳鸯不羡仙”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夙愿,赞颂为爱担当与奉献的高尚境界。
此展览大多是照片、服装及影像资料等等,做为神话画作展的另一延伸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