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教好语文》读书笔记一

2024-01-15  本文已影响0人  任米荣

如何解读有明显瑕疵的文本?

教材是学生最重要的精神食粮,我们要努力保证这份“食粮”的质量,它应该是环保的,绿色的健康食品。所以语文老师一定要首先成为熟悉“语文农业”的“老农”,还要主动成为质监站站长。语文老师要“站着教书”,不能盲目迷信教材。要培养有批判精神的学生,我们自己就要先成为有批判精神的教师。

教学课堂教学设计最重要的预备工作是什么?

一定要进行文本特质分析。长久以来,我们缺乏区分文本特质的意识,已知在所有文本上都以大致相同的思路,平均用力,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

什么是文本特质?一个文本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文本的标志性属性。文本特质决定了该文本在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以及教材内容中的特殊地位,也就决定了围绕该文本采取的独有的教学策略。

语文教师被求全心理支配,期望课课全面出击,偏偏精雕细刻,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越上越不知道该如何上。究竟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应当“简化”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通过“简化“达到“净化”,“纯化”,“美化”的目标,这是一条新的探索路径。

精读文本起码就要具有两个条件之一:第一,这个文本具有比较高的文化品质,值得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进入内核;第二,这个文本可能是学生早就熟悉了的,但具有多角度解读的价值,能够推陈出新,让学生豁然开朗,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主题型文本的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一是教思维方法和鉴赏方法,二是强化情感熏陶和思维提升,它应该成为能够体现每位教师风格的精品课或代表课。王君老师在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确定的主题文本有三个:《安恩与奶牛》《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教师为主导的主题型篇目的教学要倾尽全力,同时也要点到为止。除题型文本的教学不着重于具体语言能力的训练,而是侧重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悟课:今后,在设计教学时,每册课本就着重设计三课,精心布置和安排,把它作为自己的代表课。

语用型文本全名应该叫做语言应用训练型文本教学,这类文本时不宜在剖析主题上绕圈,不宜无视散文语言机变灵透的特点而在句子理解上大费周章,应直截了当针对文本特点,组织学生去灵动的参与和语言有关的积累和训练活动。比如词语句式的积累,语言组织形式的训练(事件顺序的安排等语言),表达专项能力的训练(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科普类文章,作者训练的是“缩写”)。

思辨型文本教材中,甚至有一些文本存在明显缺陷,这其实也是一种独特文本资源,巧妙并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对于培养学生深思慎问的质疑精神,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写作型文本,的典型特征是整体或局部具有鲜明的写作示范功能,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大刀阔斧的取其可用之处来作为学生的写作示范素材。比如《社戏》属于语言浅显,好懂一类,情节清晰,人物个性非常鲜明。

悟课:师傅的文本特质思想对于我的微课+单元导读其实是非常好的引领,那么在这里要注意每一年备三个课,让所有的语文老师备好上好即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