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教育首页推荐

孩子一直“粘”着你,你该怎么让他的内心断奶?

2017-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忻帝Cindy

                                                                      1

                                      孩子一直“粘”着大人,他究竟心里在想什么?

有不少家长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送孩子进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会紧紧抱着你的脖子不肯进教室;当你带着孩子去串门的时候,孩子会拉着你的衣角不肯松手,也不愿和别人打招呼;晚上睡觉前,孩子还要你一直陪在身边,不陪就不睡觉……于是,就会有不少家长抱怨了,孩子怎么会这么“粘人”,搞得自己都没有个人空间了,很多事情都因为孩子“粘”着你不放,耽误了自己很多重要的工作和私人活动空间。

在儿童心理学里,我们把“粘人”这一行为称之为“依恋”。人类从2-7个月开始就进入了依恋关系的建立期,孩子一般在6-7个月以后,开始害怕陌生人,当他们和妈妈或其他亲人分开时,便会显出明显的焦虑、担心、反抗、恐惧。所以,孩子的“依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粘人”行为,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他们也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独立性的人。

一般来说,孩子在三、四岁之前,对于家人或其他亲近的人有着强烈的安全需要,过了这个年龄段,这种“粘人”行为会逐渐减弱。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看待孩子的“粘人”行为呢?家长要如何把握教育的“度”,既保护了孩子成长的天性,又防止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特质?我们又该如何帮助孩子形成自信心和独立性呢?

孩子的“粘人”行为,正如我上面提到的,它是成长的一种必然表现,孩子在三、四岁之前,会产生对家人的依恋感。这种适度的依恋,可以帮助一个人建立信赖度和自我信任感,对他将来的社会交往、婚姻维系都有一定的正面影响。父母不能轻易地用一些粗暴和武断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这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你不爱他、你不要他的阴影和伤害,也会对他未来的性格养成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2

                             你不得不暂时离开,孩子却坚持“粘”着你,怎么办?

那么,当你在某一个时刻,不得不暂时离开你的孩子时,你该如何面对他粘着你不放的情形呢?

首先要记住,在你离开的时候一定要装作冷淡,即使此时的你有多难受和不舍,也不能让孩子从你的表情上察觉到你内心的真实感受。你要让孩子逐渐意识到,你们彼此偶尔的分开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

另外,每天送孩子上学的人,也需要特别遴选,尽量选择孩子不太“粘”的人,也就是在孩子的内心排位里稍稍靠后的家庭成员,这样可以让孩子每天离开家人进入集体,变得没那么困难和难熬了。时间久了,离开家对于孩子来说,也就逐渐成为每天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当孩子在家人离开时大声哭闹,央求再陪一会儿的时候,如果家人因此而留下来了,那么孩子会从经验中知道,如果你被他的哭闹征服了,并因此而留下了,那么等于你教给了他——眼泪能够留住你,那么他每次在你离开的时候都会用哭闹来应对。此时你应该立刻离开,并且在走之前告诉他:“一会儿见”或者“我下了班就回来”,这样做会让他意识到:你总会回来的。

                                                                 3   

                        治“粘人”病的小窍门——我们该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那么,怎样帮助孩子逐渐养成独立性呢?有什么好办法吗?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七种方法,家长可以在平常试着做做看。   

第一,多带孩子去人多的环境,多参加户外活动。建议可以经常带孩子和其他有孩子的家庭一起去户外活动,鼓励孩子自己去找不同年龄的孩子玩儿,玩什么、跟谁玩儿,让孩子自己去决定。这样,可以让孩子适应了短暂离开父母怀抱的感觉,也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想干什么可以自己做决定。

第二,为孩子提供在众人面前表演或表达自己的机会。粘人的孩子,胆子都不太大,所以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兴趣班,学习跳舞、乐器、演讲等表演类的特长。在人多的场合下,家长放手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也能够独当一面的感觉。慢慢的,孩子的心灵就逐渐从家长的怀抱里起飞了。

第三,偶尔刻意地创造分离的机会。在家时,你可以让他一个人在一个屋子里玩,你也可以时不时地出现,他可以常看见你。或者,当你去上班不在家时,孩子只要习惯了,就会明白:“现在爸爸妈妈不在,过一会儿就会在的,他们会回来的。”而当你回来了,一定要对他说:“我回来了,你玩得高兴吗?”时间长了以后,孩子会对你离开他,而后再回来,不那么在意了,安全感也不会受到影响。

第四,多锻炼孩子自己动手做事。在家里要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独立性,首先要培养的是自主服务意识,不要让他们时时处处都要依赖你。从自己吃饭、上厕所,到收拾自己的玩具柜,再到旅行前自己准备自己要带的东西,这些都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必备功课。

第五,适当的时候锻炼孩子分床分屋睡觉。孩子三岁的时候可以考虑让他们单独睡觉,一开始孩子会有不习惯、不愿意的情形,家长可以从睡前陪伴开始,再到让孩子试着熟悉自己入睡,养成了单独入睡的习惯,上了幼儿园午休也能顺利过渡。

第六,不能陪在一起的话,也要提前和孩子协商好。当你不能陪在孩子身边的时候,都应该提前跟孩子说清楚,可以用商量的语气与孩子交谈。如果当你决定下来的事情一定要去办,也要和孩子提前说明,要告诉孩子自己如果不情愿,也要学会忍耐,自己办完事情以后会马上回来,要学会等待。当你确实去做了你所说的事,你也按时回到孩子的身边了,他们会渐渐明白父母要做的事,这也是培养互相信任的重要过程。

第七,安全教育的同时,不要让孩子觉得陌生人都是不安全的。很多家庭在为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时,会告诉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走”、“不要随便拿陌生人给的糖”、“不要随便让陌生人碰你”……这样,家长无意中就把一切陌生人都塑造成了恐怖、危险的形象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恐惧陌生人、不信任他人的情形,让孩子害怕外面的环境,导致变得更粘人。 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外面的世界虽然有危险,但是也是有安全的,适当放手远观孩子,比事事都是父母替孩子沟通要强,让孩子知道怎么去分辨好人和坏人。这样孩子的心理才是正常的,也不会将来成年了没有朋友,性格也会变得更开朗、更开放。

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他们安全感、自尊心、社会技能的起源,婴儿时期形成的这种依恋关系会稳定地延续下去,影响着孩子今后的性格养成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所以,一个看似简单的“粘人”行为,折射出的是孩子的依恋心理,对他们将来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父母应当十分珍惜孩子对你们的依恋;另一方面,也要逐渐地培养他们成为独立的人。树高千尺终有根,扬帆总有远航日。人生的道路,我们还是要让孩子自己去开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