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100天就要离开英国了

日子溜得可真快,比此时窗外的云溜得还快。租房合同9月12号到期,算起来刚好剩一百天,换言之,留学生涯还有三个多月就将结束。似乎还没尽兴,或者说刚适应没多久,还没好好学习,多多体验,留学的日子眼看就要到头了。
仔细回想,过去半年,时间比胶水凝固的速度还快。二月下旬,UCU再度罢工,学校跟着停课,历时近四周。本以为三月中旬能复课,不想疫情接踵而至,全英停工停学,复课再成奢望。此后,生活彻底变味,与其说留学,倒不如说流放,独居在十多平方的小屋里,每天出门在大街上见到的路人少过每晚洗澡掉落的头发,望着窗外发呆的次数多过翻书的页数。计划悉数被疫情打乱,生活逐渐偏离正轨,食不知味,睡不知时。
有一阵最大的乐趣是窥视对面六楼厨房的动静,那间屋子是疫情期间整个公寓区最有生气的地方。每晚天黑,厨房灯亮,男男女女开始走动,或者站在灶台前做饭,或者坐在沙发上聊天,有时茶几上放着瓶瓶罐罐,三两个人相谈甚欢到夜深。我对他们聊些什么不感兴趣,只是看着他们的状态,我觉得这世间还有烟火味儿。当他们灭了灯,回房,各自屋里的灯先后亮起,再熄灭,我知道一天就过去了。
五月中旬,这种闲散无趣的生活仍在继续。此时,论文成为日常主旋律,每天至少有了正经事要做。四篇论文,每周一篇,先用一两天研究整个学期的课程,定下主题,确定结构,接着半天内通读一二十篇文献,最后两天内生产一篇两千余字的学术废品。写完一篇,舒一口气,睡一整天,起床后做一锅红烧肉,就着一两碗米饭囫囵吞下,剩一小盘下顿炒饭。吃完红烧肉,回到桌前,打开电脑,继续埋头苦干。连续四周,每周如此,一篇论文,一锅红烧肉,而生活正如炮制论文的过程,似乎有盼头,铆足劲儿钻研,不分昼夜,出了所谓的成果,却连自己都不太能看得下去,只好就着红烧肉尝点甜头,聊以自慰。
写第二篇论文的时候,课程内容的哲学性太强,一时间琢磨不透,课件上的单词仿佛挠人的蚂蚁,看在眼里,痒在心上,我越看越烦躁。看不下去,索性给小王老师打了通电话,起初还好,越说越心酸,豆大的眼泪不由自主地往下掉,打在书桌上。小王老师说,你别哭。我说,不是我想哭,是眼泪自个儿往下落,控制不住。论文就像一根导火索,点燃了心中郁积数月的烦闷,八个月来第一次觉得费财费力来英国留学不值当,当下的生活无意义,因为疫情让原先的一切计划落空。我第一次明白,成年人的崩溃真的只在一瞬间。可是,生活还要继续。抹干眼泪,穿上跑鞋,出门跑十公里,回来冲个澡,提神醒脑,当作什么都没发生,继续琢磨课件和文献。
昨天交了本学期最后一篇小论文,睡得天昏地暗。凌晨三点起床吃饭,不到七点出门晨跑,十公里,配速五分钟,跑完神清气爽。我没想到会这么快。出门时冷得慌,六月的谢菲尔德仿佛迎来了倒春寒,我把外套拉链拉到脖颈,如同莽夫一般,头也不回地投入朝阳和城市的怀抱。风打在脸上,渐渐没有知觉,汗水模糊镜框,渐渐不知方向,差点在没跑过的街区迷路。最后一公里,用尽全力跑回熟悉的十字路口,停在太阳底下,没喘粗气,看着车来车往,看着车里的人,突然平静。连着跑了四周,每天少则五公里,多则十五公里,每次挑没跑过的路跑,几乎跑遍谢菲的所有大街小巷,这是第一次跑完有了顿悟的感觉。迎着阳光走回公寓,路过的人都平静如常,正如此时的我。
还有一百天就要离开英国了,剩下的日子没什么要紧的计划,每天晨跑十公里,看完三十本书,写完毕业论文,再写一本小说,投稿第三届非虚构写作大赛,参加爱丁堡马拉松,如果如期举行的话。至于其他,我想人生无大事,吃好睡好不乱想,好好生活。
文 字 / 王煜旸
图 片 / Orest 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