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许之地-

2022-09-10  本文已影响0人  梅看见

       这是继《耶路撒冷三千年》和《我的一生》之后第三本关于以色列的书籍,是子啊成都方所转悠的时候,挑的这本《应许之地》。说来我挑书也是幼稚,就是看书名盲猜可能是我所喜好的书。刚读完《我的一生》再看这一本,对于以色列建国和犹太民族的回归有了不一样的角度解读。让我对这片土地和民族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以色列1948年建国,1945年和1950年期间有750000名犹太难民进入以色列,其中大部分是来自欧洲战后集中营所逃出来的老弱病残,身体心理和精神已经被摧残的人。而刚建国的以色列要吸纳如此多的难民,这种挑战非一般国家或民族可以承受。

     《我的一生》算是第一代移民,犹太复国运动对巴勒斯坦的回归是一次较为完整的描述,因为果尔达的身份背景以及个人成长奋斗过程,就是犹太民族从土地赎买、垦荒、建立基布兹、定居点占领,建国、战争护国,这整整一代人的战斗精神与创国奋斗。它更为较多的篇章是讲述这些过程中遇到的生存危机、生命保障以及战争权利,其中所遭遇困难和解决。 

      《我的应许之地》的作者已经算是第三代,这一代的人更多是迷惘和反思,面临的是一种侵夺他人土地的自我愧疚和自我需要生存,这两种撕裂的情感互相交织,折磨着新一代以色列人。与《我的一生》相比,这本书的记者背景则站在更高的一个角度和意义,去重新再回顾以色列的建国之路,犹太民族的回归之路。

        相比于果尔达,努力为犹太民族争取这唯一的屋顶,而沙维特则反思这屋顶曾经也是巴勒斯坦少数民族人的屋顶。从一开始垦荒式的乌托邦社区建成,与当地人的和谐共存理想,到必须存一的占领政策和战争。犹太民族把欧洲反犹运动曾经做过的残酷事又在阿拉伯民族上上演了。

        作为第三代,沙维特的感情中,不得不直面民族道德的背叛,反思曾经“谦虚、良善和服务大众”的犹太民族精神在复国运动中被丢弃了。最让他撕裂的是,即便要背负侵夺骂名,他也只能选择站在复国主义这一侧,因为正如他所说:这片屋顶是犹太民族仅有的屋顶。尽管世界对父辈关上了大门。但,至少父辈们为子孙敲开了生命得以庇护的大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