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阿勒泰》随记2
不知不觉读完了《我的阿勒泰》,昨天还刚刚羡慕阿勒泰的人美心善,今天不得不唏嘘感叹阿勒泰遭到的破坏与污染。
自从大家知道阿勒泰野生木耳的好,知道大山里野生山珍的宝贵,使得阿勒泰受到野蛮人的入侵。这些人成群结队地涌入阿勒泰的山林,不但毁坏了生态,污染了环境,哄抬物价,非法入山林,抢劫物资等等各种卑劣的行径时有发生。
阿勒泰本地牧民是人心尚古,但逐利而来的外地人却自以为精明,把阿勒泰搞得乌烟瘴气。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哪里有利,哪里就有是非就有争斗,即便曾经是古老而人迹罕至的阿勒泰山林也不能幸免。
科技文明与古老未开化似乎是一对悖论,如今,科技与文明的强大正在悄无声息地侵袭着古老未开化的东西。无论是在熙熙攘攘的都市,还是在冰天雪地的深山老林,科技与文明的痕迹无处不在。
而有时候,科技与文明并不是永远相随,与科技同行的,还有可能是破坏。虽然有不破不立的说法,但这种说法对大自然却并不适用,对大自然而言,破坏意味着失去,破坏意味着自取灭亡。何况,对阿勒泰造成破坏的还不完全是科技,而是人心。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类不甘于渺小,处处与天斗,却不料有可能是处处给自己挖坑挖坟墓。
由此我想到我老公的老家,一个远离都市,被群山环绕的小山村。二十多年前小山村与外面的联系尚只是靠一部每天一趟来回的班车,走着唯一一条坑坑洼洼的绕山小路来实现。我第一次去的时候,那里还没有多少科技的痕迹。背后的山是青的,门前的小溪流是清澈无比的,不远处的水库绿树环绕,鱼儿成群。真正是一个山青水秀的乡野之地。
再过十几年,再次踏入小山村,让我有了很不一样的感觉。我们是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回去的,路上也到处见到跟我们一样的私家车。私家车运着一车车外面的人,外面的东西来到了小山村。小山村里不再是低矮的茅草屋,而是一幢幢两三层的农村自建房。房子背后再也不是绿绿的青山,而是被挖去了一半做成了一条公路。紧紧挨着家门口也多了一条公路,当小汽车,农用车,摩托车一开过,不但激起一阵烟尘,还发出刺耳的轰鸣声。原本清澈的小溪流已经被或白或红的塑料袋铺满,到处都有乱丢弃的白色垃圾。听说水库里的水位也逐年下降,里面的鱼虾也近乎绝迹。记忆里山青水秀的小山村已是面目全非。
当然,科技与文明使小山村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环境变化却是不可逆转的,是灾难性的。
也许,如今的阿勒泰因为其自然之美足够巨大且足够震撼,没有像小山村一样面目全非那么快。但如果还是继续遭到野蛮人的破坏,难说不会有小山村一样的下场。所以需要大家高高举起保护山林保护环境的大旗,让阿勒泰的山山水水永远美丽清明,也让所有的青山绿水都能继续保持它们的美。
![](https://img.haomeiwen.com/i4259334/ab0c486b573cd68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