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万象越风秦韵散文特辑

自由的呼吸(河流续25)

2022-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陈水河

不知为什么,对“乡土中国”,拥有了新思维的知识分子在发现问题、探究原因,进行新的架构与设想的的过程中,又会有意无意地去忽略一些东西,甚至去遮蔽它本身所具有的光芒和价值?也许他们就是站在“现代文明”的高度,把中国乡村当作现代都市的对立面来研究,换句话说,中国乡村是封闭的、保守的,静态的,而现代都市是现代的,先进的,常新的。这现代文明是以西洋的“原理”为基础的,在中国地界上,打着“科学”、“民主”的旗帜。

在我看来,一百年前的中国乡村,并非就是封闭的、纯粹农业的社会构成。费孝通先生在《乡土本色》中指出:“耕种活动中既不向分工专业方面充分发展,农业本身也就没有聚集许多人住在一起的需要了。我们看见乡下有大小不同的聚居社区,也可以想到那里出于农业本身以外的原因了。”那时的中国乡村本身也包含着城市经济和城市生活的因子。譬如在乡贤曹聚仁的《我与我的世界》中,有一个靠近通洲桥的自然村——射头就聚集了不少的小商贩,而白沙、墩头集市与临近庙会已经作为大型的经济场所而存在。因此,“乡土中国”并不是一个“不变的抽象物”,它是河流,具有包容性和自我嬗变能力,并由此形成新的传统的能力。

还是把“乡土中国”看成一个共生物吧,因为这样,更加符合实际。

陈水河整理于2022年4月12日早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