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人的胆?这话有些不对劲。
成年人的自信哪里来?我猜你大概率上会说是钱,但同时可能会觉得这有点不对劲儿,又说不上来为什么。那是因为整个社会经常表现出来的现实,与我们所接受的传统价值观教育,是有矛盾的。
在这里分享一个我的亲身经历。去年年底股市大涨,有一段时间我持有的股票也挣了一点钱,真的只是一小点而已,但是我的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开始产生各种幻觉,觉得自己智商肉眼可见地提升了,不然怎么就挣到了这“轻快钱”呢?于是说话声音开始提高了,语调慢慢斩钉截铁起来,遇到人就开始聊我的投资经……
这种建立在幻觉之下的自信,我现在一回想,都觉得尴尬至极。我终于能够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一有钱,就马上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面目,虽然极有可能这只是一种幻觉。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理呢?
一、什么是我们追求的“胆”,即所谓的底气?
我们追求的底气,实际上是指无论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能够好好地生活,不会走无路可退,不会被毁灭,然后再进一步,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这种心理投射到外界,就有了我们追名求利的动力。因为有钱,一切皆可消费,我们可以购买食物、住所、衣物和娱乐,不必害怕遭逢打击无路可退,或者疾病来临时因囊中羞涩而放弃治疗。因为有名望,我们遇到的人基本上都会散发善意,享受来自他人的尊重和羡慕。
于是我们感觉上就将“金钱”与“底气”等同起来了。钱越多,底气越足,碰上定力不够的,可不就膨胀了?
为什么我们感觉有钱了就无忧了?因为商业社会和大众文化不停地告诉我们,只有消费、购买才能带来更舒服更快乐的生活,所以女性要剁手买面膜口红包包,男性要买球鞋玩游戏买房买车。这就是我们常听说的“消费主义”。
可是事实上消费永远不会消停,我们追求的快乐也永远难以满足。社会环境如此,不代表这就是正确的。
二、理想情况下,什么是一个人真正的底气?
我们的内心之所以会和社会现实产生抵触乃至于撕裂感,是因为我们真正认可的憧憬的理念,是“有理走遍天下”,“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能力和贡献,节俭和谦虚;是责任心,意志力,甚至是信念。
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有根基的人是可以不变化的。价值观不因现实而扭曲,独立思考能力不受潮流影响,行为动作不因欲望而变形,拥有的能力又能够使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改善自己的境况,这样的人,才能够真正地“有胆”!
我们崇拜英雄,渴望强大,渴望那一份无论身处什么境地都能够逆风而行的底气,它是充满力量的健康身体,是缜密的思维,是坚定的信念,是踏实的行动,是耐心的等待,是持续的积累,是终身的学习。
你看,金钱只是我们底气的一个量化维度,而不是唯一的指标。对大部分人来说,对金钱的看重太过了。
三、我们可以有哪些改变?
最近经常听到这样一个新词“物化”,因为我们开始想衡量物体一样衡量一个人,物体价值多少、外表怎么样、有什么用,人就是赚多少钱、有多少资产、脸美不美帅不帅、衣着用品什么等级、可以带来什么好处等等,于是人就成了工具人。
我们不建议完全抛开物质需求来寻找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合理的物质资产占据了幸福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我们要做的是要去管理生活。
每个人的能力圈不一样,追求的标准也不一样,以合适的方式赚钱营造安全整洁的生活条件,但不要被金钱和物欲控制。工作外的时间进行各种兴趣尝试,读书健身音乐绘画等等,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充实生活,充实精神,给生活带来更多可能性。
借用笑来老师的一句话“找到值得自己做一辈子的事情,这就是最好的护身符”。一个人最大的底气,永远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