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局的修炼读书读书志

《回望》书评

2018-06-27  本文已影响25人  334cf73f8bf3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在我的阅读史里,像金宇澄的《回望》这样将父母写入同一本传记作品的情况,还是第一回遇到。作为传记作品,这个定位本身已经规限了作品形式上的新意,所以喜欢花里胡哨的所谓形式创新的人大概可以绕道而行了。《回望》的结构简单明了、清晰可见,我想这大概是缘于作者某种写作的坦诚——他就是以一个儿子的普通身份来对父母的一生做一次“回望”,没有噱头,不想哗众取宠。事实上,这需要作家极大的勇气。因为拒绝外在的形式上的装饰,就意味着要有深厚的内容。不然,形式“简陋”,内容又是一杯寡淡无味的白开水,作品的价值何在呢?

金宇澄《回望》书封

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回望》可以被看作一个家庭(金宇澄和他的父母)的永世“结盟”的实现。作品出版时,现实中的金宇澄一家已然残缺了,(他的父亲已于2013年去世)但是在书——另外一个世界——里,一个儿子对父母的书写却永远被定格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永远不再分散。这对于作者本人及其家人来说,当然有着太多形而上的永恒意义。而对于读者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触书生感”,进而催生出对自己及亲人的生命历程的某种“回望”呢?我想,有了、会了“回望”的人,便会有不一样的生命底色,会有对生命甚至是整个尘世生活的某种透彻与珍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书的“形象”。书中时不时穿插一页特殊材质做成的图片,比如母亲的日记本封面,父母的珍贵通信,母亲的在校证明……这些来自历史的真实“材料”对于读者“触摸”作者父母的生活年代背景,无疑作用巨大。借助这些“材料”,历史仿佛在某种程度上仿佛苏醒了过来,活了过来。而沉浸其中的读者,则似乎可以直接涉入其中。

总之,《回望》是一本作者对其父母的“回望”之书,真诚,深情

                                                                                                                     2018年5月25日写于上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