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爸爸历史课|为什么是这套《少年读史记》?
今年九月开始,熊爸爸历史课要带领孩子们读《少年读史记》,为什么是这套书呢?
《史记》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称,自古便被文人墨客津津乐道。但原著内容太过庞杂,而且又是纪传体,作者司马迁把一个完整的事件分散在众多不同人物的传记中叙述。说实在话,没有一定的基础或者志趣,很难读懂,因而将一大批读者拒之门外。
这个问题,北师大的现当代文学博士张嘉骅也问了自己很多次。他小时候就爱看历史书,也因此与文学、史学结缘,长大后一路从台湾大学中文系考到中正大学的中文硕士,最后进京深造。作为台湾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曾出版《怪怪书怪怪读》《我爱蓝树林》《海洋之书》等作品,荣获中华儿童文学奖、“好书大家读”年度少年儿童读物奖等二十余项大奖。
就在今年的“世界阅读日”前夕,张嘉骅应邀到一所小学,上了一堂历史课。
他从《史记》小故事入手,用通俗易懂、饶有趣味的语言,将其中的历史故事放在现在的语义环境中,慢慢地揭下了《史记》神秘的面纱,让同学们领略到中华历史文化的魅力。
“读书千万不要偏食,不然就会食古不化“,张老师在这节特别的历史课上,这样跟孩子们说。他主张要泛读,诗词、散文、科学、小说尽量都要涉猎,这样在写作时才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几年前,张嘉骅接受记者采访,说自己10岁就翻老爸书架上的《史记》,很快就迷上书里精彩的故事。可读久了后觉得吃力,原因之一是自己对文言文的陌生。
以“齐桓公称霸”这一段历史来看,就必须看《周本纪》《齐太公世家》《燕召公世家》《管晏列传》《曹沫传》。这样不但花时间,孩子也很难在交织的历史碎片中理清脉络。
于是,他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要用孩子的语言和现代的视角把艰深的古典通俗化,让历史鲜活起来,让《史记》活起来。
时间川流,无问东西。
历时数年,他创作出了这套《少年读史记》丛书,包括五本:《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少年读史记·霸主的崛起》、《少年读史记·辩士纵横天下》、《少年读史记·绝世英才的风范》和《少年读史记·汉帝国风云录》。
张嘉骅精选《史记》中的人物故事编写而成,共计60篇。主要根据《史记》的“本纪”、“世家”和“列传”的相关篇章,精选了唐尧到汉武帝间杰出人物的事迹,其中有帝王、将相、世家公子、谋士、教育家、武士、辩士、刺客等。语言生动,文字流畅简约,通俗易懂,有极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
整套书既重史事还原,又兼顾文学和人格修养,使孩子们能够较早地领略古文古史魅力,阅览千百年前的金戈铁马。
先是白话故事,再到原著原文;先总结文章关键大意,再提炼成语典故。这种由浅及深、从通读到精读的体例安排,既是《少年读史记》最大的特色,也是基于张嘉骅从小良好的读书方式而设计。
自从出版以来,这套书获得了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冰心儿童图书奖、2015桂冠童书奖(文化历史类)。以月亮阿姨十几年在出版业的经验来看,这几个奖项真的是非常非常厉害。
还不止。
《少年读史记》还入选2015年4月中国好书和中国出版协会2015年度“中国30本好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
在挑选图书版本这一点上,月亮阿姨是有发言权的。
那我们就相约九月,相会于熊爸爸历史课。
月亮阿姨,教育学硕士,广东教育出版社编辑,月亮阿姨故事会创始人,“读城少年”项目联合发起人,“人文走读+阅读输入+写作表达+演讲输出”少年研学课程设计者。把《我的家在中国丛书》介绍给世界各地的小读者;也把经典童书分享给身边的小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