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种方式,不一样的收获
今天刚到单位,就遇见同事满腔怒火地倾诉女儿各种不懂事。原来,在同事看来,他对女儿已经忍耐很久,这个周末终于总爆发了——夫妻“混合双打”,亲子关系降到了冰点,本来就内向的女儿在家一言不发,出来进去视父母如空气,这让他更加的生气却又束手无策。
他女儿是我的学生,很文静很柔弱的一个姑娘,从来不多言语,两年多了,似乎没有犯过什么错误;学习积极上进,成绩进步很大。在我眼里,她是一个很乖巧很懂事的孩子。
同一个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儿子回来了,他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说:“妈妈,物理老师今天下午表扬我了,我高兴了一晚上呢”。 看得出来儿子的确很高兴,眉眼之间全是欢喜,连脚步都轻快了许多,还主动跑到厨房给我们剥了一个柚子,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最让我惊喜的是,他竟边吃柚子边拿出生物资料看,还说他这周要好好复习,准备期中考试。我突然觉得儿子长大了,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那我平时那些唠叨,不都是闲操心吗?
一句简单的甚至不经意的肯定和表扬,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改变。
我似乎明白了,原来父母和子女闹矛盾大都是望子成龙心切的心态在作祟。作为父母,总希望孩子更加优秀,将来更有出息,所以常常用挑剔的眼光看孩子,看到的都是孩子身上的缺点和不足;而老师或是别人,常常是用欣赏地眼光看,总能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肯定和赞赏。所以才有了在别人眼里很可爱、很懂事甚至很优秀的孩子,到了自己父母眼里,却变得一无是处了。
很多事,都是欲速则不达。作为父母,想让孩子优秀这无可厚非,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换种思维、换个方式,用和孩子平等的眼光、从欣赏的角度,尝试着包容他、理解他、支持他、信任他、鼓励他。
很多事情不是他不会或不能做好,而是不愿意。我们无论说多少个“你要怎样怎样”,都抵不过一个“我要怎样怎样”。如果是发自内心的改变,那种力量将是无穷的。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我们只有把他放在适合他生长的土壤里,他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否则,再好的种子也会发霉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