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 -- 誓死捍卫说话的权力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泰斗级人物,是启蒙的斗士和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伏尔泰一生为思想和言论自由而战,靠自己的笔过独立的生活。他主张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自由,一切人都有追求生存和幸福的权力。伏尔泰政治上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他强调的自由和平等为法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利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其他国家的思想解放。此外,他写过50多部剧本,在诗歌和悲剧创作方面颇有成就。
伏尔泰一生中有很多名言,但最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这句话还有一个英文版本,即“I disapprove of what a word you say,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英文翻译中有一个词“word”,也就是说,伏尔泰这句话的原意可能是“我反对你说的每一个词语”,可见他对说话者怀有多么厌恶和不屑之情,但是,即使是这样的不满,也要让说话者充分表达他的意见,而且还要捍卫他表达的权力,如果有人敢阻止表达者说话,甚至可以不惜牺牲生命去捍卫说话者的权力。
伏尔泰说出这句话时,正值法国教皇和封建贵族统治最专制、最黑暗的历史时期,这不仅仅是需要智慧,更需要巨大的勇气。伏尔泰一生两次入狱,多次被通缉,都是因言获罪,但其矢志不渝,始终坚持对封建统治阶级文诛笔伐。伏尔泰死后,仍然受到教会的迫害,以致他的遗体不得不秘密地运到香槟省,安放在一个小礼拜堂内。直到1791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人民才把他的遗体运到首都,并在他的柩车上写着:“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在中国,早于伏尔泰2500多年以前,就有人提出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观点。当时是在周厉王统治时期,由于统治者实行舆论高压的政策,凡是有人批评国君的不好,就会招致杀身之祸,导致百姓之间不敢说话,即使熟人在路上见面,也只能四目相对,连问后都不敢说。因此当时流传“厉王止谤,道路以目”的说法。于是有人进谏周厉王,提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民者,宣之使言。”也就是说,民众的悠悠之口很难堵住,即使堵住也是暂时的,后患无穷,还是应该让百姓把问题和意见表达出来。
由此可见,我们的古代先贤们的思想是多么富有远见和洞察力,只是他们的这些光辉思想被当时高高在上的君主们束之高阁,按照个人意愿一意孤行,导致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长达2000多年。直到现在,中国的言论自由问题也是被国人诟病较多,更是国外敌对势力攻击我们的热点问题。
关于我国的言论自由问题,我想说如下几点:
首先,我们国家一直认同并主张言论自由的,承认言论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完全支持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人权的观念,认为自由、平等是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选择。我们并在法律体系中给予了明确的规定,确保每个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但只是在执行过程中,受到国家的发展历史、政治生态和意识形态领域等因素限制,还有很多有待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其次,言论自由不等于造谣惑众或者信口开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民素质整体水平偏低,很多人借助言论自由的名义捏造事实、肆意攻击执政党或者政府,以显示其自身的存在感;也有一些人抱有明显的不可告人的目的,肆意攻击、诽谤自己的竞争对手;更有甚者,有组织有预谋的传播不当言论,混淆视听,造成社会的动荡和不安;这些种种行为,都和言论自由无关,真正受保护的言论一定是经得起历史考验、基于事实的、经过深思熟虑的,说出的每一句话要对自己、对他人真正负责。
再次,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封建专制统治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没有之一。因此,中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独特的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国人特性。自由、民主的概念引入中国才区区百年左右,和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相比,对言论自由的理解和运用如婴儿咿呀学语阶段,要把西方倡导的自由、民主在中国这片人口众多,地域广袤的土地上扎根,的确是需要加以时日,决不可操之过急。
中国的历史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具备的,中国历朝历代的思想家层出不穷,其先进性是很多国家望其项背的。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对我们自己国家的制度和文化充满信心,坚定不移走下去,时刻保持清醒,不人云亦云,决不能开历史的倒车。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无视中国的国情,盲目地追随西方,迷信西方,姑且不论对方是否对我们有觊觎之心,我们必须珍惜并保持当下来之不易的独立、自主、自强,用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改革和进步,相信真正实现自由、平等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