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成员推文内审通道理事会点赞汇总理事会·推荐社区好文(活动暂停)

雨天,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广济寺

2023-11-26  本文已影响0人  海蓝之昕

几年前,机缘巧合朋友唤我去了一回广济寺,从此,广济寺就像在心里生了根,心心念念想一去再去,特别是在雨天,如果仙岩有飞瀑,仙岩飞瀑乃永康十景之一,更有去的由头去了。第一次去广济寺,恰好在梅子季节。细雨蒙蒙,山林静谧,雨天中的广济寺似乎也特别符合它自身所带的气度,那种感觉甚好。

(01)广济寺的前世

广济寺位于方岩镇古竹畈村西,距市区28公里,在永康虽名不见经传,寺庙的规模也不大,但它的历史却十分悠久,约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4),历经数百年的沧桑, 广济寺坐落在仙岩瀑布北侧岩田下洞穴内,这个特殊的位置为寺庙带来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瀑布飞流,古木参天。每到春夏之交,瀑布如白练般飘洒,水声如雷鸣般震撼人心,给广济寺增添了一份神秘而又壮美的氛围。

广济寺的佛殿依托洞窟而建,建寺之初,单供毗卢遮那佛(即法身佛)。佛像庄严肃穆,令人心生敬畏。原来的住僧不多,只有几位年长的僧人在此修行,他们过着清苦而简单的生活,每日诵经念佛,参禅打坐,为来往的游客祈福消灾。广济寺虽小,但它的存在却给周围的村民带来了精神上的寄托。每逢佛诞日等特殊日子,附近的村民都会前来烧香祈福,求神明保佑家人平安、丰收吉祥。

(02)广济寺曾经办过书院

广济寺曾经是一处书院——仙岩殿下书院。据《上丁族谱》记载,明成化四年(1468),有一位丁姓乡贤出资,在此创办了这所书院,直至清朝时期书院才合并到苦竹畈村的养光学堂。

洞窟内,石壁嶙峋,洞顶垂石,环境清幽。洞内石崖上,原先有许多石刻题诗,那些诗文历经风雨,有的已风化,有些题诗被石灰涂了墙,这或许是一种保护,但也是一种遗憾。但依然能感受到古人笔下的豪情壮志。

书院里,程文德、卢勋、吴廷康等曾在此讲学,他们的言传身教,为乡里子弟播下了知识的种子。让广济寺洞窟内的书院成为了乡间的一处文化圣地。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书院这一古老的教育机构从唐初的初现,到清末的退出,历经了一千多年的时间。它们往往与僧院、道观为邻,隐匿在深山老林之中。这些条件广济寺恰好契合。

广济寺书院就是一个关于智慧、文化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在那遥远的时代,洞窟就像大地的眼睛,深邃而神秘。它们隐藏在群山之中,默默地注视着世间的风云变幻。那些天然的石壁,经过千百年的风雨侵蚀,变得光滑而温润,仿佛是大地母亲抚摸过的一块瑰宝。

那时的人们深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而洞窟这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恰好能够为学子们提供一个宁静、祥和的学习环境。在这里,他们可以远离尘世的纷扰,专心致志地追求知识,实现自己的梦想。

而洞窟的神秘和深邃,恰恰符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在这里,深山老林提供了隐秘的学习环境,使书院主人能够专心致志地研读、教学。广济寺远离俗世的喧嚣和纷扰,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倾听内心的声音,可以沉醉于书香之中。

当我们走进那些古老的广济寺,仿佛能够听到古人学子的朗朗书声,感受到那时的文化气息。

如今,当我们站在现代文明的制高点上回望历史时,我们会发现古代的广济寺书院已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

(03)广济寺走出去的进士——卢勋

卢勋(1493—1573),字希周,又字汝立,号后屏,浙江省缙云县白竹乡旸村人。

少年卢勋,如同春天的嫩芽,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投奔了古竹畈的外婆家。他在仙岩殿下书院中刻苦读书,这里不仅有他的书卷,还有他的梦想。他在这里度过了少年和青年的时光,几度赴京参加考试,于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卢勋金榜题名,一举成为进士。初任太常寺博士的他,不久便升任礼科给事中。此后,历任右佥都御史、南京操江、南京大理寺卿、大理寺卿、南京刑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督修显陵、工部左侍郎、工部右侍郎兼署通政司事、南京右都御史、南京刑部尚书等重要职务。无论身处何种位置,他始终坚持正义,以国家利益为重,尽心尽力地为百姓谋福利,以其卓越的才能和品德,赢得了世人的敬仰。他以公正无私、直言敢谏著称,深受皇帝的器重。在卢勋晚年,他引年致仕家居,深居简出,闭门谢客,专心研读经典,传授家训。他克尽父职,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的子女深受其影响,承袭了他的品德和才华。虽然年过八十,神宗皇帝仍对他念念不忘,特派使者前来探望。卢勋感激涕零,皇帝赐给他一品官阶,并把他崇祀于乡贤祠。这是一个对他一生功绩的最高褒奖。

在卢勋的人生旅程中,广济寺始终是他的心灵港湾。在那里,他不仅积累了知识,更结识了一群永缙的文人墨客,他们在广济寺中切磋学问,交流思想,共同成长。这些经历让卢勋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深邃。

当他年逾古稀,情感再次涌动时,他决定重访故地。在那片曾经熟悉的石壁前,再次留下了自己的诗篇。

这就是卢勋,一个缙云白竹旸村的进士,一个广济寺走出去的学子,一个刑部尚书的传奇人物。

(04)广济寺的至暗时刻

明朝中后期,朝廷使劲浑身解数压制佛教的发展,对于道教的支持同样是不遗余力。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君权与宗教的冲突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得淋漓尽致。

《西游记》成书年代为明朝嘉靖年间,嘉靖时代,明王朝已经建立近200年,《西游记》一书中,多次出现了君权对佛教的打压。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并非只是展示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更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宣泄。在这部伟大的作品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笔触,描绘了明朝统治者对佛教的排斥和冷落,对过度崇信道教进行的一种批判!我们看到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的传奇冒险。他们历尽千辛万苦,通过无数的劫难,终于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抵达了佛教的彼岸。然而,这背后的故事并非如此简单。在明朝朝廷的压力下,佛教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在那个时代,道教成为了皇室的信仰,成为了他们统治的工具。道教的理念与皇权的契合,使得佛教的地位逐渐边缘化。而在这精神的冲突中,我们看到了明朝社会的缩影。权力、信仰、自由、束缚……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风景。

明天启年间,广济寺黯然失色,昔日的辉煌已成往事。这座曾经繁华的寺庙,因无僧住持,迅速走向衰微。然而,在古竹畈的信众心中,这座寺庙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们深信,佛法无边,香火不断,才能让寺庙永葆生机。相传,当时有人认为寺已衰,无人施香火,不如送佛回西天。这一想法在信众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于是,众人选了一个吉日,将佛殿仅有的法身如来塑像抬至联票主前,投李溪放生潭中。刹那间,法身如来消失在清澈的潭水中,如同一颗明珠沉入海底。

从此,仙岩田下山洞窟重回自然。在明月清风、仙岩古瀑的陪伴下,这座寺庙度过了数个世纪。它静静地坐落在山间,与世无争,仿佛是一个隐世的仙境。

(05)重新回归信众视野的广济寺

仙岩古瀑,如同一幅山水画卷,展现出自然的鬼斧神工。瀑布从山间倾泻而下,水雾弥漫,如梦如幻,令人流连忘返。1993年,古竹畈的干部群众为了利用这片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古竹畈的人们决定恢复古寺,重现昔日的辉煌。

经过数年的努力,开通进山道路,挖掘古寺遗址,利用洞窟重建佛殿。古寺逐渐恢复了往日的辉煌,现已有建筑天王殿、大雄宝殿、厢房等近二十间,佛殿供奉释迦摩尼佛、观音、弥勒、地藏、韦陀、四大天王等佛菩萨,同时也供奉一些神像,佛神共居,虽不太合佛家规制,却也别具一格。他们以不同的姿态,诠释着慈悲与智慧。

清晨,阳光穿过稀疏的云层,为广济寺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此时,佛殿内的香炉里烟雾缭绕,僧人们敲打着木鱼,诵经声回荡在寺院中。信徒们虔诚地跪拜在佛前,祈求平安吉祥。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神秘的地方,有着神奇的传说。然而,像广济寺这样,既有天然洞窟、仙岩古瀑等自然景观,又有古老寺院的地方却是少之又少。

隐藏在雨中的广济寺,散发着宁静与祥和的气息,踏入寺内,青石铺就的小径上,雨水打湿了石板,泛起一层淡淡的水雾。雨,轻轻拍打着古寺的飞檐,仿佛在低语着千年的故事。沿着小径,来到皆缘法师的禅房。与慈眉善目、品相端庄的皆缘法师就着飞瀑共品一壶清茶,品茶论道,犹如与佛陀的对话。

在这样的雨天,选择来到广济寺,谁不心生喜欢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