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土木之路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引言
今天天气极好,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微风拂面而过,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正是出门踏青的好日子。
陪孩子在操场上疯玩了一上午,回到家后依旧意犹未尽。想了想好长时间没有写东西了,觉得应该写点什么,琢磨了半天,铺开纸张,备好笔砚,将自己经历过的,也包括从别人那听到过的一些故事都写出来。它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的故事,虽然波澜不惊,但却有血有肉。平凡者,看似微不足道,却如同一个个原子,构成了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又像一滴滴水珠,最终汇聚成了大江大河,在时代的浪潮下滚滚奔向远方。
第一章 来自朋友的问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点真的是深有体会。干建筑工程的,整天风吹日晒,有家难回,能坚持下来的都是铁打的汉。许多年过去,早已褪去了校园里的青涩,一个个都熬成了工地老油子。出来混成了牛马,走时留下一个罗马。每当在城市的角落里穿行时,看着横空出世、拔地而起的那一座座“泼天富贵”,工地上发生的那一幕幕不自觉的从脑海中涌现出来。
在老城区的一处小饭庄里,一帮狐朋狗友把酒言欢,聊着城里道不尽的繁华,谈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一杯有年头的老酒穿肠而过,借着酒劲,老彭问了我一个问题: “如果让你再选一次,你还会干这一行么?”
老彭是我的同事,也是我的良师益友。他比我早参加工作多年,直到现在,很多工作上的事情还是经常向他请教。听他这么一说,我愣了一下,沉思片刻后,我对他说:
“还好吧,既然自己选择的道路,我就不会后悔。其实现在我很知足,我当年一起上学的哥们,有的毕业后继续干着本行,甚至在大城市买房买车,小日子过得不错。但是近年来受大环境影响,很多人35岁+,也都面临着各种危机。特别是像计算机、互联网等行业,大厂裁员,小厂关门,人人自危。两相比较,我现在至少还有一份稳定,一份自在。钱少就少点,也就无所谓了。”
“人生啊,总有一段日子很是难熬,唯有热爱,才能抵消岁月漫长。前半程负重前行,架桥铺路;才能在后半程享受这岁月静好。”
话音落下,众人刚才还有说有笑,现在却都安静了下来,大家的思绪仿佛回到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
第二章 计算机玩不转,入坑土木
其实我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计算机大类。选择专业时不过是懵懵懂懂,谈不上兴趣和喜好,只是随大流。那年代也没有什么职业生涯规划,也不认识后来配享太庙的张雪峰老师。借用大话西游里的一句话,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肯定选择相信张老师的建议。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人生没有回头路,现实就是这样的无奈。
直到大学上了一段时间后,接触的信息也多了,也向师哥师姐们讨教了一番,大概算是摸清了一些门道。计算机行业虽然热门,但是从就业端口来说,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差异极大。可以说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如果你毕业后有个人光环加持,能够进入互联网大厂工作,那薪资待遇自然是回报丰厚。不过,能站在山巅之上的佼佼者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能在小公司混个半饥半饱,离梦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更为恶劣的,市场上专门有些打着为知名企业做外包的幌子,实则不过是皮包公司,到处招摇撞骗,如果你不幸中招,极可能会失去人身自由。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当初的选择也是情有可原。行业有自身的规律,有自己的窗口期。在我从学校毕业的那个时代,互联网行业虽然正在蓬勃发展,可是还没有进入属于它的黄金时代。谁也不会想到十多年后,它会迎来整个行业的巅峰时刻。
彼时整个行业正处于震荡周期中,不少企业都缺少合适的项目,减少支出,控制成本,对招人也是非常的谨慎。看到前景并不乐观,大家都有改换门庭的想法,不过付诸于行动实践,确是各不相同。和我一个班毕业的人中,有的人利用校招去了银行,有的人去腾讯做游戏开发,最牛的哥们去了百度搞算法。我在本地买了房子,就投了本地一家软件外包公司,打算在这里安安稳稳谋发展。
不过很快我就发现外包行当是水真深。没有大厂的命,却得了大厂的病,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很多外包公司其实就是皮包公司,没有任何规矩可言,属于能干就干,不能干老板随时拎包跑路的状态。最初几个月勉强还能发出工资,越到后面越是拖延,最后竟然成了“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时候我才醒悟过来:没靠山的驴,永远抵不过会唱歌的鸡;累吐血的牛,永远卷不过混水的鱼。我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环境,果断选择退出。
下一步怎么办?正好在校园招聘会上碰到有施工单位招人,还是大型央企,我觉得这是个机会。在校期间学习过BIM应用技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建筑信息模型,正好符合单位的招聘需求。于是,我就阴差阳错的入了土木的坑。
第三章 翻过去是门,翻不过去是槛
有时候不是我不明白,实在是变化来的太快。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正好赶上房地产行业大发展的机遇。那时候流行一句话:清大北大,都不如胆子大。当然这也不是普遍规律,既然有的人凭借胆大赚的盆满钵满,名利双收;自然也就有人阴沟翻船,成为反面教材。
入坑前,对这一行业还是充满好奇和新鲜感,觉得高大上。直到入行后,才发现土木工程这一行和干直播差不多,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有句局内人常用的话:防水防风不防腐,公平公正不公开,透气透汗不透明,耐脏耐磨不耐查。
不仅如此,业内很多单位,在行业内发展的巅峰期大肆扩张,海量招人,不择手段攫取项目。实际上却是重量不重质,只是营造出一种表面繁荣的假象。然而一旦行业失稳,走入下降轨道,以前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全都爆发了出来。就像海浪退潮之后,方知谁在裸游。其实何需潮水退去,大家不过都在裸游而已,身在其中,乐不思蜀。总是感觉钱是赚不完的,哪里清楚时代的红利终究会到头。
擅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坚持不懈说着容易,做起来那就是另一回事情了。本来希望能够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实际上却发现和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想要在这个单位占据一个不错的位置,成为合格的管理者非常重要,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成为管理者。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一个企业如同衙门,里面的利害关系极为复杂,可谓是盘根错节。看上去很简单的事情,最后很可能要用一些非常规手段变通着做。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有时候你不得不去背负上面随时甩下来的锅。经历了许多,我感觉很是疲惫。也许这就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吧。
此时此刻,我才终于想起,是不是放下书本的时间太久了,应该要再捡起来了,趁现在还不晚。毕竟在行业内,一级建造师的认可度很高,妥妥的行业上岗证。
第四章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真功
说干就干,我网购了教材和精讲课程,也推掉了许多不必要的社交活动。除非加班急着出成果,否则我到点就开溜。反正我也想明白了,打工就是演戏,大家不过是拼演技而已。影帝的目标是奥斯卡,我的目标就是盒饭,实在不需要那么拼命。
但是想要通过谈何容易?一共四门课程,三门公共课,一门专业实务,要在两年滚动期内全部通过,绝非易事。长期紧张的复习,再加上工作的压力,难免让人产生焦虑等不良反应,导致我一度脱发严重,人也变得抑郁了。是进是退?这是个问题。
于是我想到了一位不久前跳槽的好友,拨通了他的电话。打算请教一下,平时是怎么复习?有什么诀窍?
他很平静的答复我:“兄弟,我这话可能难听,但的确是这个道理,你其实就是没有狠狠的努力。这就像烧开水,每烧到快开的时候你就停了,那肯定成不了。这东西就得一次烧开,要不前面的努力就白费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感觉豁然开朗。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人生本质就是不断的试错,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也正是从失败中不断的总结教训,才能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当然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经过多年辛勤的付出,我终于把证书拿了下来。虽然谈不上有什么激动喜悦之情,还是觉得心中有了些许底气。
三十年龙虎,三十年猪狗,人生自有定数。就像一场足球比赛,踢来踢去,可能一个球都没进,但是你还是要卖力的继续踢。看台上的观众会嘲讽你,怒骂你,但是你全然不顾,因为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
第五章 人,要有勇气坚持到底
俗话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近些年来,谁也不曾料想建筑行业这么快就走入了下降通道。单位里面的同僚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春江水暖鸭先知”,深化设计领域在行业内属于偏上游产业链,自然对当下时局的反应最为激烈。有人趁着年轻加入考公大军的滚滚洪流中,期盼自己也能上岸;也有人转行推销起了保险。这还不算最跨界的,有位女同事,毅然决然放弃了从事多年的设计岗位,回家乡当了一名催乳师,号称月薪过万,让大家瞠目结舌,感叹造化弄人。
临走的时候,我问老彭:“彭哥,未来有啥规划?”老彭抬起头,看着对面那栋还未封顶的大楼,若有所思的说:“走一步看一步吧。这个行业现在有人走,有人还在坚持观望。我觉得不管怎样,人呐,有时候就是需要一股狠劲,想做什么,要有勇气坚持到底。”
普通人的一生,其实并没有多少华丽的转身。我们终究要为世俗所困,行走于江湖之上,或为家人生计,或为财富地位,坚持下去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忽然想到自己,扪心自问,下一步该具体怎么规划?目前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里,不管是工地现场打灰,还是从事设计或者造价岗位,都要明白一点:打工的目的是要争取早日赎回自己的自由,而不是当个头牌终身为雇主卖命。企业终不是安身立命之所,用你捧如宝贝,弃你则如褴褛。倘若始终呆在一个封闭的环境内,在目前下行的趋势中,人老皮黄,那就真的什么希望也看不到了。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新的一年里,祝愿在外拼搏的人们,所求皆所愿,所愿皆所得,事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