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缮性》
缮性于俗学①,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②,以求致其明③,谓之蔽蒙之民④。
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⑤。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⑥。夫德,和也;道,理也。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义明而物亲⑦,忠也;中纯实而反乎情⑧,乐也;信行容体而顺乎文,礼也。礼乐徧行⑨,则天下乱矣。彼正而蒙己德⑩,德则不冒⑪,冒则物必失其性也。古之人,在混芒之中⑫,与一世而得澹漠焉。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⑬,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⑮。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
逮德下衰⑯,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⑰,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⑱,兴治化之流⑲,��淳散朴⑳,离道以善,险德以行㉑,然后去性而从于心㉒。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㉓,益之以博㉔。文灭质㉕,博溺心㉖,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由是观之,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丧也,道之人何由兴乎世㉗,世亦何由兴乎道哉!道无以兴乎世,世无以兴乎道,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隐矣。隐,故不自隐。
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㉘,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㉙。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㉚。古之行身者,不以辩饰知,不以知穷天下,不以知穷德㉛,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已㉜,又何为哉!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识。小识伤德,小行伤道。故曰:正己而已矣㉝。乐全之谓得志㉞。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㉟,寄者也。寄之㊱,其来不可圉㊲,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㊳,其乐彼与此同㊴,故无忧而已矣。今寄去则不乐㊵,由之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㊶。故曰:丧己于物㊷,失性于俗者㊸,谓之倒置之民㊹。
〔注释〕 ①缮性:修治本性。 按,此句原作“缮性于俗俗学”,衍一“俗”字,故删去。 ②滑:(gǔ古):通“汩”,治。 欲:情欲,情性。③致:获得,得到。 明:明彻,明达。④蔽蒙之民:指蔽塞昏昧的人。⑤恬:恬静,静定。 知:通“智”。⑥和:和顺。 理:天理。⑦物亲:谓万物皆来依附。⑧中:心中。 纯实:纯朴信实。⑨徧:当为“偏”字之误。⑩彼:他人。 蒙:感化。⑪冒:覆盖。引申为强加。⑫混芒:指天地未分时的混沌状态。⑬扰:作祟。⑭群生:众生。 夭:谓死于非命。⑮至一:最完美纯全的境界。⑯逮:及,到。⑰燧人:即燧人氏。伏羲:即伏羲氏。⑱唐、虞:即唐尧、虞舜。⑲治化:教化。 流:风尚。⑳��(jiāo浇):浇薄。㉑险:摧残。㉒去性:抛弃自然本性。 从于心:顺从充满机巧的人心。㉓文:浮华的礼文。 ㉔博:广博的学识。㉕质:质朴的本性。㉖溺:淹灭。 心:谓纯洁的心灵。㉗道之人:得道之人。㉘伏:藏匿。 见:通“现”。㉙时命:时运,世道。 谬:谓与大道乖违。㉚存身:保全自然性命。㉛穷德:谓使自己的内德受到困累。㉜危然:独正不倚的样子。㉝正己:端正自己。㉞乐全:以保全自然本性为快乐。 得志:谓得其快意。㉟傥来:偶然而来。㊱寄之:凡寄托的东西。㊲圉:又作“御”,阻挡。㊳穷约:困穷潦倒。 趋俗:屈己以附世俗。㊴彼:指轩冕。 此:指穷约。㊵寄:指轩冕一类的东西。㊶荒:亡失。㊷物:指傥来之物。㊸俗:俗思。㊹倒置之民:谓本末易位,轻重失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