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每天写1000字教育

学霸是怎样练成的——读《如何高效学习》

2017-10-28  本文已影响106人  夜_阑珊
如何高效学习

01

记得还在读书时,曾一度因为学习平庸而感到自卑和沮丧,那个时候,自己只能远远的仰望着那些学习好的人。感觉和他们的距离就像是两个世界的人,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圈子,尖子有尖子的圈子。

再慢慢的这种自卑被深深藏在心里并渐渐的麻木成了自嘲:人家尖子生们天生脑子聪明灵活,所以学习好。而自己脑子不聪明,学习差也是应该的。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见识的增多,才渐渐意识到:当初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是自己脑子不够聪明而导致的,而是有很多的因素综合而成。

这些因素有来自家庭父母方面的,也有来自学校老师方面的,更有自己方面的。但其中最致命的一项因素还是——缺乏相应的学习策略和对学习本身的认知

基于这个认知,我找到了这本书——《如何高效学习》,作者斯科特.扬,一个只用1年时间就完成MIT4年33门课程的学神级人物。他是怎么做到的?他有着什么样的学习秘诀?你好不好奇?

02

这本书很薄,因为作者只讲了一个学习方法——整体性学习法。对,你没有看错,几万字讲了一个学习方法。而且这个学习方法也并不是教你,第一该干什么,第二该干什么。因为,它不是一种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一种学习的策略。

说了那么多,那么这个所谓的整体性学习是什么呢?斯科特.扬说,整体性学习就是,利用我们大脑已有的丰富的神经元网络,吸收、整合信息。整体性学习在于创造信息网络,一个知识与另一个相互关联,那些相互关联的知识使你真正做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从而轻松的驾驭知识。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整体性学习的关键就是把散乱的知识关联起来,织成一张知识网。因为知识并不是孤立的,事实上知识的学习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学习任何知识(概念、定义、公式、问题、观点、理论等)都需要联系。你创造的联系越多,它们就会记得越牢,理解的越好。

这就是斯科特.扬学习的最核心策略。与之相比,我们传统的学习方法——告诉你一个知识,然后让你去反复记忆,直到在大脑中复制出一个完整的拷贝,然后再去做题练习,这种机械学习法使你记住的都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无法做到融会贯通,所以最终也谈不上真正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03

了解了整体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后,我们再进一步深挖组成整体性学习的三座基石:结构、模型、高速公路

结构,一系列紧密联系的知识,也就是一个知识的体系的所有知识。例如数学结构里有代数、几何、函数、微积分...;编程里有数据结构与算法、常量变量、函数、面向对象、设计模式等等。

把知识结构比喻成思想中的一座城市的话,有些知识就像城市中最高大的建筑,与外界有数百条道路相连;有些知识就像边缘的小建筑,与外界只有几条泥泞的小道路连接。我们要做的就是规划好这座思想中的城市结构,让各个重要建筑物(知识点)四通八达、互相连接、清晰有序,而不是各自乱糟糟的、毫无规律的随便摆。

模型,把多个关键思想压缩至一处,建立一个模型或模式,再通俗点就是形成一个通用的套路。模型是结构的简化版,所以要形成好的知识结构,我们要学会并充分利用模型。比如很多我们众所周知的模型:工作中采取的Smart法则、思考中采取的黄金思维圈、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二八法则...

总之你如果能把知识提炼出来,形成有效的模型,那学习一定是高效的。我曾在学编程的初级阶段提炼出来了一个移动端开发的基本模型,非常通用,至今让我受益匪浅。这个模型是这样的套路:创建页面——加载数据——刷新数据。

高速公路,结构与结构之间连接的桥梁。这个有点难,要求在两个不同的知识体系建立连接。例如,生物学的某个知识跟经济学上的某个知识挂上勾;再例如,产品经理经常用在产品上的一招手法——最小可运行产品的思路(MVP),被运用到了很多其他领域。

高速公路的连接,使得来自不同的领域进行碰撞,有利于激发你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知识拓展最高级的一种——纵向拓展。

如果把整体性学习比作一条龙的话,那么结构、模型、高速公路就是龙的脊柱。只有当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了解学习的策略后,以这个策略为指导原则,我们再来看我们该如何具体学习,无疑会事半功倍。

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整体性学习呢?

04

斯科特.扬把整体性学习分为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测试六个步骤。这个几个步骤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动或删减。

获取,信息进入你的眼睛或耳朵。阅读、听课,课堂记笔记以及个人种种经历都是获取阶段。这也是学习的第一步,先获取知识。这里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我们大部分人基本不存在这个障碍,主要是注意三个点: 简化(尽可能的找出真正需要的信息,即信息压缩); 容量(简化过后就要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一年看100本书肯定比一年看3本书好);速度(获取信息的速度,效率越高越好)

理解,了解信息的基本意思,并放在上下文中联系,这是学习的最基本联系。比如一个新的数学公式,你至少要知道公式里每个符号代表什么意思;一个概念,你要搞清楚这个概念讲的是啥。书中把理解分为三个层次: 理解阶段(初级,理解信息的表面意思);拓展阶段 (中级,对知识深度进行了大量的拓展);应用阶段 (高级,知识已经成了技能,自如的运用)。

大部分人止步于理解阶段,想一想,你是属于哪个层次呢?

拓展,整体性学习的真正开始,也是最难和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要做到两步,一是跟其他信息产生联系,二是对信息进一步扩展理解(信息的由来、与其他信息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在整体性学习学里,拓展分为三类:深度拓展、横向拓展、纵向拓展

深度拓展,在知识内部创造联系,是对知识背景的探究。知识从何而来?结论来自何处?一个发现是如何做出的?事物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存在?

横向拓展,在知识周边进行联系。知识是不会孤立存在的,与此类似的结论还有哪些?是哪些地方类似?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同一时期还有哪些其他的发现?同一个发现者还有哪些发现,在同一个领域还有哪些发现?

纵向拓展,将不同(不相关)的知识进行联系,要求在结构间建立高速通道。

相信拓展这个环节是我们大部分人的薄弱点,这里还是以如何学习一个新的公式作为例子,我们可以在心里面问自己如下问题:

1、理解公式的基本意思了吗?
2、探究公式是怎么来的?
3、公式每个成分代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4、公式中什么成分可以做些改变?这种改变会导致结果发生什么变化?
5、其他公式与这个公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6、我可以把这个公式用到哪些场景中去?

纠错,错误的联系可能导致错误的理解。这一步几乎可以放到任何一个环节中去,学习就是在不断的纠正自己对一个知识的认知。

应用,学习就是为了应用。学以致用,才是是学习一个知识的价值的根本体现。创造新的途径,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整体性学习最后的环节,也是最终的目的。

测试,以上五个阶段无论哪一个阶段都需要测试。测试可以让你了解弱点是什么,该如何改进它。

以上就是整体性学习的基本顺序,我们可以看到最重要的一环是对知识的拓展,只有拓展才能建立知识之间的连接,最终形成知识网

05

书中也提到了一些具体的学习技术:笔记流,比喻法,内在化,图像法,信息压缩,联想法,挂钩法等等,限于篇幅挑选两个我认为最重要的进行讲解。

比喻法,在不熟悉的知识和熟悉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说白了就是打比方,一个陌生的概念如果能用打比方的方式理解,那一定会非常深刻。比如上面提到的为什么要进行知识关联而不让知识散乱孤立,这里就可以采用比喻法说明一下:关联的知识网和散乱的知识就好比金刚石和石墨,都是同一种元素(C)构成,却因为排列方式的不同,一种是自然界最坚硬的物质,一种确是一压就碎。

内在化,将信息由你不熟悉的类型转换为你容易理解和联系的类型。要做到内在化,首先,明确你要内在化的概念。这是一个生物的过程还是编程里的函数?其次,在脑海中想象一副图像。它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然后,加上其他感官,用手去触摸它,打开它,听它的声音;再然后,加入更多的感觉和情感;最后,不断重复和优化图像,直到你一想到它就能很快的回忆起知识。

06

学习方法有千千万万,每个人或许都不同。而斯科特.扬的“整体性学习法”更多的是一种学习策略,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掌握,因为它是底层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在学习任何知识上都用的上。

把知识点关联起来,形成知识的晶体,这就是如何高效的学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