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女网友,我把她拉黑了

2020-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文史大师

昨天,有位网友,对我前天所写的《为什么男孩可以穷养而女孩要富养?》作了点评论。

“呵呵!我以为你文不对头,说了见到美男美女,后面就说公司干部的一些破事,说了那么久才整出来......,唉!这样的作文分数低噢!”

这是他点评的原话。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位朋友的点评,还算是比较客观的,实话实说了,如果把我写的日记当作一篇作文,交给学校里的老师去评分的话,文章的分数肯定是比较低的,这一点我承认。

为甚这样说呢?

因为在我的日记里,有些内容确实离题了。对于这一点我事先是清楚的。我也坚信,总有一天会有人把这种观点或者读者的这种感觉给提出来的,所以如何回答别人,我早就想好了。

在这里有一点我想强调一下。

我写的是日记,不是作文,作文有作文的写法,日记有日记的写法,而且对它们的评判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你不能拿作文的标准去评判一篇日记,也不能拿日记的标准去评判一篇作文。

如果要我完成一篇作文,我可能就不会采取这种写日记式的手法了,文章的命题、内容构思、中心思想,以及分段方式,等等......,都需要改变。

作文和日记,这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

日记和作文,其实是两种不同载体的文章,性质不同,形式也不同,学生写的作文,是先有命题,再去构思,然后才去写内容的。作文的内容,是完全根据命题去展开的,所有的内容都必须围绕这个命题去写,离开了这个命题就成了离题的文章了,老师是可以给学生打零分的。

而日记,却不同了。没有谁规定你的日记非要什么命题,刚开始可能根本就没有命题,只留下一个日期就行了,真正的日记很多都是没有命题的。

雷锋的日记有命题吗?根本没有,只有一个日期和天气情况,然后就是内容了,有时候写当天遇到的人,有时候写当天做过的事。偶尔还写写自己的思想。这就是雷锋的日记。

就像我现在这样,日记都写了半个小时了,还没有为今天的日记找到一个合适的命题呢!不过,我相信,等我把日记写完了,命题就自动出现了。每次都是这样。我是写完了日记,有了内容才去找题目的。

只要日记写完了,我就不担心会找不到了日记的题目,只要文章有了内容,就不怕不能给它找到一个合适的题目。

这是我的看法。

孩子都生下来了,还怕取不出好名字吗?对吧!有了孩子,哪怕就叫他“狗蛋”,也是个好名字。写日记有时候也是这样的,不要把日记的命题放在第一位,你绞尽脑汁去想命题,有什么用呢?这样,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把自己给禁锢住了。

为啥?因为命题对日记来说不重要,写日记重要的是内容。如果日记还没有开始写,就在想题目,这是不太明智的,也是不太现实的,我们的观点有时候是临时跳出来的,写着写着,灵感就出来了。

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总是试图把题目和内容先想好,我觉得这是不对的。你怎么想,我不管,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写文章,有时候我们应该想到一句就写一句,不想试图把所有的内容都先想好了然后再下笔,如果是这样的话,你永远也拿不起笔。

这就是很多人写不出文字的原因。

想写篇文章,可是一拿起笔总是不知道写什么好,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认为,不是你没有东西可写,而是因为你在开始时就想得太远,而且想得太多,想得太完美了,你想把所有的内容都想好了以后再写。这种思路是对的,道理上是这样。

学校里的老师也常常这样教我们的,写文章,首先就是先命题,把题目先定下来然后就是构思,把整篇文章的内容构思出来,你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思想,每一个段落分别表达什么,把它构思出来,最后才来动笔。

原则上写作的流程是如此,可是这并不现实。

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认为,我们写文章,应该把这种思路反过来,不要采取学校里语文老师教的这个写作思路,这种思路,让我们国人写出来的文章没有个性。

我们应该先动笔去写,然而再考虚写出来的观点是否适用,彼此之间有没有关联性,对于适用的、有关联性的内容就把它保存下来,用于统一调整文章构思。最后,才是命题。

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个性,才会有真实感,才不会被固化在千篇一律的形式当中,不相信的话,你可以看看,我们国人写的演讲稿怎么样?都是千篇一律的。

首先就是称呼,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然后就是一大堆客套话,我很高兴能够站在今天这个讲台上,感谢大家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我想说的是......我们国人,谁写的演讲稿都差不多。

基本上都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开篇,都是些废话,客套话;第二部分才是内容,也是些客套话;第三部分就是结尾,也基本上差不多,不是号召大家一起为啥子而奋斗,就是保证自己今后能怎样怎样......

国人的文章,不用看,都知道是哪些内容。特别是领导的报告和演讲稿。太千篇一律了。这就是我们国人不想听领导作报告和演讲的原因。你还没说,我就知道,你在台上要说什么了。有啥意思呢?一点悬念都没有。

有时候,我就想啊!我自己写出来的文字好不好先不说,我自己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多的文字来呢?最重要的,就是因为我想到一句就写一句,我不会等我把所有的内容都构思好了以后再下笔。

因为我的脑子是有限的、愚蠢的。

我的脑子不可能装得下整篇文章的构思和内容,在没有把内容写出来之前,我也不可能保证文章的内容和命题是否有关联性,有时候,我想到后面的内容时,却又把前面的内容给忘记了。

所以,我个人觉得,有没有构思不重要。重要的是肯把笔拿起来。想到一句就写下来一句,别管它动不动听,我们不要指望,也不可能保证写下来的句句话都能惊天动地,这是不现实的,我们不要抗拒平凡的语句,在我们心底里,首先就要有装得下平凡的打算。

想到什么事就记什么事,别犹豫。刚开始没有把一件事想完整,这不要紧,只要我们一句一句的想,一字一字的写,想着想着,写着写着,就把一件事给写完整了。事情,就是这样的。

日记是对自己以往经历的人或事的一种真实的记录,然后才是加入笔者自己的观点或评论,它与作文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作文可以是虚构的,日记却不行。作文和日记,两者的出发点也是不一样的。

就像我每天写的日记一样,刚开始根本就没有题目,也不知道该定什么主题好,就是定好了题目,也不一定就是最终的题目,常常会有改变。

这种改变,太常见了。

例如,大前天,我本来想好是要写一篇命题为“打破传统”的日记来的,可是,写着写着,就变成了《日复一日》了。写完了,才发现,根本没有打破传统,而是日复一日。最后,只好把日记题目改为“日复一日”了。

我写日记的时候,有点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遇到什么人就写什么人,想到谁就写谁,就像我在写《那些年,在大布岗的日子》时,我想到张生,就写张生了,想到李四,就写李四了,遇到什么事,这件事跟谁有关系,我就写谁。遇到什么事就写什么事。

有时候,想出来的事,可能不是一件事,也许是很多件事,而且这些事可能有关系,也可能没有关系,但我仍然把它们放在同一篇日记里。

我觉得,这很正常。因为,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子过的。不可能,我们每天就一件事,也不可能,我们每天就只有一个主题,我们今天可能开了个会,我们今天也有可能到关内去了一趟,晚上我们也许与朋友在酒店吃饭,然后打牌、玩麻将。

所以写日记,完全没有什么规律,怎么舒服就怎么来,完全没有什么章法,写日记,有时候既不需要规律,也不需要章法。如果有规律了,有章法了,它就不是日记了。

日记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可能是一篇记叙文,有时候可能是一篇游记,有时候可能是一篇散文,有时候可能是一篇论文,还有些时候可能还是一篇诗歌,或者别的什么的......总之不需要固定的格式。

开篇也是一样,最好是直入主题,不要跟别人啰嗦,或者跟别人绕弯子,直接说事,直接点中要害,不要东扯西扯,顾左右而言它。让人家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这是我最不喜欢的风格,我喜欢直接了当,别卖关子。

我喜欢外国人写的文章。我曾经看过几篇美国总统奥巴马写的演讲稿,也看过很多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我觉得,人家的写作水平就是和我们国人的写作思路不一样,这不是人种的问题,而是思维模式的问题。

在他们写的文章里,不会千篇一律。

内容和形式都很放松,就像一个人在讲话一样,有时候说说民主,有时候说说自己在外婆家的一件小事,有时候说说自己的看法。有时候,还讲两句笑话。哪像我们国人的领导们,演讲稿都是一样一样的,全是一本正经的,听着听着,就让台下的人睡着了,跟个“催眠曲”似的。没有一点个性。

说到底,这都是教育的问题。

中国的教育,太死板了,千篇一律的,里面的规则太死,写什么文章,硬是要规定你必须采用什么格式和载体,假如你想有点创新呢?别人马上就批评你了,说你搞错了,大错特错了。

特别是有些当老师的,可能是职业的原因吧!有时喜欢动不动就点评别人。有次,在网上,我就遇到一个当老师的博友,是个女的,可能是教语文的,对我写的博文发表了一通又一通的评论,不是说我选的载体不对啦,就是说我写的文不对题啦,要么就说我文中写的一件事跟主题没有关系啦!等等......

后来,我把她拉黑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