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友不如己者”

今天邻桌的同事拿着一本杨伯峻先生编著的《论语译注》问了我一个问题。她说,在《论语·学而篇1·8》中,杨伯峻先生解读“无友不如己者”的意思为“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同事有点想不通,我也觉得不对劲。这样的解读不足以服众,还会让人产生误解。
在江先忠先生的《论语集注读本》里面的句译也是持这样的观点。这是我要找到的答案吗?显然不是!我想了很多,也联想到了一些类似的句子。比如说,刘禹锡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还有“道不同,不相为谋”等等。
晚上从甘竹山回到办公室后,我心里一直记挂着这件事。如果今天弄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我寝食难安。
《论语·学而篇1.8》里面完整的句子是这样的: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关于“无友不如己者”,古今人对这一句产生不少怀疑,因而有一些不同的解释。杨伯峻先生的译文只就字面译出,难免让人信服。
另外,还有一种解读是这样的。“结交朋友就是为了辅助自己培养仁德。如果朋友不如自己,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这有点类似《论语》中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观点。这样功利的观点也不能让我满意。
李光远先生在《论语信述》里面的白话解读是“为人行事当以忠信为本,不要与志趣不像自己的人交朋友。”这样的解读离真相更近了一步。不忠信之人不与之为友,即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李炳南曰:亲近忠信之人,以忠信之人为师。学须有师,又须有友。无友不如己者,“如”字古注有“异”解,一作“似”字讲。兹从之。不如己,指在修养道德方面不似我,例如我讲求忠信,彼则讲求诈术,彼我志不同,道不合,不能结交为友。无友之“无”,旧文作“毋”,义为勿。无友不如己者,即是勿交与我道不同之人为友。
查阅了这么多资料,我个人觉得李炳南先生的解读最为接地气,最能说服我。
真相只有一个,但我们只能靠近真相,永远得不到真相。期待这样的分析有助于众师友理解这句经文。这个问题暂且告一段落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