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错就错 负负得正
有时候听公开课,有的老师为了让课堂的气氛活跃一点,总喜欢孩子进行集体回答。每次得到的反应都是响亮而齐整的。这时候老师也就满心欢喜地接着讲下一个环节。殊不知,在这齐亮的声音背后蕴藏着的可能是诸多的不明白。有许多孩子本身对知识并不理解,可是其他人一回答,他也就跟着喊两声,完完全全的人云亦云而已。
这样的课上完之后,老师有时也会被孩子们表面的热闹所迷惑,信心满满地布置了作业,可当满满的作业收上来批改之后,望着里面片片的红叉,老师又会被这强烈的反差所震撼,预想中漂亮的作业哪去了呢。
其实,这种表面热闹下隐藏的是许多孩子对知识的一知半解。热闹背后真正掌握知识的可能也就是班里的十来个优等生。正是他们响亮的回答声带来班级“虚假”的繁荣。这就像在一小方池塘里,突然有那么一两条稍大一点的鱼在里面“兴风作浪”,整个池塘也就跟着热闹起来。可如果你因此“竭泽而渔”,必然会“意兴阑珊”。
还有的老师,在对孩子进行个别提问之后,有些孩子的答案是错误的。老师没有就孩子的错误答案引导全班的同学进行交流,挖掘出其中错误的深层原因,进而加深对新知的理解。而是匆匆带过,让其他孩子来回答,如果还没答对,又接着请第三第四个同学来回答,直到答对为止。这种用正确答案来掩饰错误答案的结果是那些听不明白的孩子在听了正确答案之后照样不理解。只不过不敢提出相左意见而已。老师呢,因为没入探究这错误背后的原因,也丧失了利用孩子的认知误区来探究新知的机会。
可能有些老师是出于控制课堂教学时间的考虑,怕一让学生对错误答案进行交流,时间就无法把控。其实,教学的本质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孩子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而来的。只要对孩子的学习有利,多花一点时间,即使完成不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又有何妨呢。
应该说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只是我们课前的一种预设,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按预定的节奏来进行教学。可是如果是因教学需要,必要时可以脱离预设,前提是这种脱离是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有的老师或许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信心来把控这种错误中,不知如何引导。害怕一放手让孩子自由发言,就收不上来,课堂组织就会乱。可是,如果我们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辨误时间,又怎能真正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呢。可能其中蕴藏着连我们自己也不曾想过的方法。我们在与学生一起辨误的时候也许会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应该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吧。
世上诸事,凡是轻易可得的往往并不珍贵,珍贵的东西之所以珍贵在于它的难得。就如钻石,它的珍贵在于它的稀缺,开采与打磨的困难。而孩子们的认识误区就犹如这待开采的钻矿,只要我们的功夫用到,耐心打磨,将会熠熠生辉。
齐亮声响背后往往隐藏着不解与跟从,热闹或者只是表象。我们应该尽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时间,内容牵着鼻子走。只要把握住了课堂的主线,即使学生犯错,我们亦可将错就错,负负得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