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浪》演讲与反省

2020-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废形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在我的心中,过去的那个青年,生在“五四”,就活了一个月。


一个月后,青年流血遍地,粉身碎骨。


不出意外的,今天被官方各种宣传材料刷屏。看了Bilibili三分钟的《后浪》演讲,这三分钟看的我忧心忡忡、毛骨悚然。


我们又被代表了。我不知道别人的意见,我只谈谈我的想法——一个真实的青年人的真实想法。

当何冰口口声声诉说历史文明的赠礼: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

我知道承受这份赠礼的代价之重!我们全部的童年、少年、部分的青年乃至终生都被用来完成这个宏大的交接仪式。我们迫不得已承受这份赠礼之重。压抑天真,扭曲本性。

文明从来不是礼物,文明只是我们迫不得已承担的责任。我们,没得选择。

现代文明各种繁荣,各种繁荣是危机深重。愿我们青年人的热血不只耗费在享受繁荣,也分一些泼洒在克服重重危机的艰险前途上。


我们迫于生计,不得不学习特长和伪装兴趣,让自己看起来显得对有点儿社会价值。我们通过卖弄自己的能力和风采,谋求生活最基本的满足。我们被迫高消费,被迫高负债。我们是新时代的建设者、未来的生力军,也是卑苦的搬砖社畜、打工仔。我们在现代文明丛林里混迹,常常衣食和尊严不可兼得。我们和那些老于世故的中年人、老年人之间社会角色的界限模糊不清。我们受尽社会毒打。可是,我们依然盼着光明。我们深知眼前千万个一起干杯的朋友,到头来也不过是酒肉朋友。我们依然渴望真挚的友谊——这友谊的基础不是浮泛的兴趣爱好以及卑琐肮脏的物质利益,而是源于彼此孩子般纯粹的胸怀洒落。我们还年轻,我们会这样想。哪管他褒义,或是贬义……


我不知道“你们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变成世界的”这句话纯然是长辈对晚辈的客套,还是高级黑。传统的本应是永恒的,现代的则是短暂的——如果我们青年降格了历史,那我们将是历史的罪人。经典的成了流行的,大概等于文史典故成了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段子。学术的变成大众的,同理,大众的竟成了学术的。民族的变成世界的啊——这真是一个毫不尊重其他民族的伟大梦想,又或是暗含世界同化了民族的忧思?我宁愿,青年人能够感受、尊重、敬畏和继承传统,把这份珍贵的传统延续下去。我宁愿,经典的能继续保持经典的尊崇地位,在流行的潮水中永不消退。我宁愿学术的依然是学术的,大众的依然是大众的,学术保持它的深度,大众保持它的广度。我宁愿在未来的世界里,各民族的依然是各民族的,摒除本民族文化全球化的野心,我们愿意介绍、交流和了解,前提是我们自重,且彼此尊重。我们是青年人啊,我们的生命里,现在会消逝,流行会消退,大众会移转,世界会改变。惟愿我们白发苍苍的时候,手里还有一些传统、经典、学术和民族的,能够交给下一代、下下代——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责任!


对于分享快乐,我倒是希望我们更愿意分享精神、分享痛苦、分享历史,分享那些让我们痛哭流涕的日子,分享我们面临的困境和艰辛——这样,我们才会真正被时代铸造成坚不可摧的一块,成为游荡在亚欧大陆东岸和太平洋西岸的世界精神!


我们其实自卑——因为阅历、财富或者地位。但我们有面对自卑的勇气。我们被媒体和网络洗脑,精神单调,可是一有机会,灵魂就逃离牢笼,自由生长。

世界混乱,前途艰险,可是我们愿意尝试。这个剧变的时代,我们不知道应该怎么生活,也没人能教我们该怎样生活。那些谆谆者,多是迂腐不通,或别有用心。我们只能探索自己的道路。我们中的一些已经失败,可是只要我们探索下去,成功尚有希望。

我们孤独而忧伤,混乱且迷茫,我们疏远、逃避、畏惧,在廉租房和城中村苟且偷生。可是我们在梦醒时分,依然会痛哭流涕,满怀期望,摸一摸这颗余温尚存的心脏。——我们面对,我们解决,我们沉淀,我们盼着破土而出,变远方的苟且,为诗性篇章。

故去的一代当然无法理解我们。我们依然偷偷摸摸的关心政治,依然如饥似渴的汲取异邦营养,依然在半夜奋笔疾书,为被舆论抹平和强暴打压的个体伸张。我们有新的思想,新的诉求和新的展望。我们不是唯中心的一代,也不是歌颂物质的一代,我们饱受物质丰裕的重担和痛苦,我们不再饥不择食,也不再金钱至上。我们开始关注上一代无法理解的和人自身有关的事物,比如生存,比如长远,比如人性,比如个体,比如信仰,比如情感,比如尊严,比如自然,比如奉献,比如简单,比如纯净……


你们的精神随物质和肉体的衰朽即将故去,我们的青春注定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你看我们是后继之浪,所以你们错的是如此肤浅。我们确实后发,可我们本质是一股有着新生命力的源泉,注定在需要的地方和必要的时候彻底抛弃你们,开辟新的河道。喷薄涌动,源源不绝。

今时今日,青年重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