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夫妇拜坟茔,他年谁向坟茔拜

2023-12-02  本文已影响0人  我才是龙卷风

“今朝夫妇拜坟茔,他年谁向坟茔拜。”闲读《初刻拍案惊奇》,这句诗引起我一些联想。

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不孝是什么?

《十三经注疏》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前天,wj前妻和儿子来见,说到wj进了重症监护室,她已经买了一块墓地,将来和wj合葬,为了儿子,再婚的她也得和前夫合葬。讲究合葬风俗的地方,子孙辈想尽办法也要让生身父母合葬,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常常为此反目成仇。

昨天,去吊唁小z的母亲,得知小z父母在南山公募买的墓地,其实小z老家在安邑,或许在老家找不到安葬处,或许为方便子孙祭拜。若在老家,上坟时与近亲属相约否?回到老家有没有停脚处?自家院子荒芜的话,即便最亲近的人家也有不便。

我们村是公共墓地,将来回村不成问题,但是女儿远在他乡,坟头祭奠将是难事。这几年清明,均是我夫妻二人和三弟一家上坟。

“今朝夫妇拜坟茔,他年谁向坟茔拜?”已成为现实问题。其实,世间的那些坟头,不论有后无后,又能存在多少年,难得看到四辈以上的坟茔!

即使祭祀祖先的家族祠堂,其供奉的祖先也不过四辈:高祖、曾祖、祖、父。

按古代祭法: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祭于寝。就是说天子太庙供奉始祖、二祧(两位功德特出而保留不迁的远祖)、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始祖、二祧百世不迁;每当有新的皇帝即位,就将自己的父亲入庙,并将原来最远的一代祧迁出去。诸侯五庙供奉百世不迁的始封君及高祖、曾祖、祖、父。大夫三庙供奉曾祖、祖、父。士虽一庙,兼祭父祖。平民百姓不许设庙,只是在自己居室中祭祀父祖。

至秦朝,讥笑圣人之道,扫除儒家制度礼仪,大讲尊君卑臣,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已无诸侯存在,除天子之外,无人再敢营建宗庙。

到宋代,伊川云:“自天子至於庶人,五服未尝有异,皆至高祖。服既如是,祭祀亦须如是。”朱熹提倡家族祠堂,即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父四世神主的四龛祠堂。朱熹《家礼》说:“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为四龛,以奉先世神主。”

朱熹的创设,不仅让民间百姓能够建立供奉祖先的祠堂,而且可以供奉高、曾、祖、父四辈。严格来说,这是僭越古礼的,按古礼只有大夫才可以有高祖之祭。朱熹说:“伊川以高祖有服所当祭,今见于《遗书》者甚详。此古礼所无,创自伊川,所以使人尽孝敬追远之义 。”

祠堂在南方多见而北方少有,分析其原因,一是北方战争频仍,人口流动,建筑夷毁,且留在北方的人口多是无力长途迁徙的人群,自身难顾,何顾祖先;二是士族南迁,聚族而居、经济优裕,客居他乡又增强了追宗怀远、认祖归宗、团结御外的家族意识;三是祠堂之制,本是南宋朱熹创设,自然在南方影响大;四是文革期间,北方靠近政治中心,本来不多的祠堂毁坏殆尽,而南方受损较小。总之,随着历史发展,南方的宗族观念强于北方。

祠堂大殿的正中一般为正龛,供奉高祖、曾祖、祖、父四世神主;另外左右会各设配龛,前四世在正龛,五世后就会迁到配龛上去。

“无病一身轻,有子万事足。”让我等无儿子的人心中酸酸的。仔细想想,人活好自己这辈子足矣,遑论身后;何况男子、女子均是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