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寂静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30期“静”专题活动。
每个作家的作品既是他们的孩子,也是他们的影子,都会有着他们各自不同的特色。每个人的写作风格和侧重主题,与他们的人生,他们的境遇,以及由此产生的思考力紧紧相连。史铁生,一位用生命写作的战士,他的叙述和他的思想,将他的病体他的残缺执拗而牢固地拴在了一起。
我们人生的分界线,是年龄,或是成就,抑或是令人记忆深刻的“大”事件。当然,这些“大”对于身边其他人而言,可能都是微不足道的。
史铁生的人生分界线,是病痛。他自称自己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病痛让他的生命一分为三。第一个数字是“18”。一九五一年出生的他,过了十八年正常人的幸福日子。十八年活蹦乱跳的日子,十八年海阔天空的日子,十八年无忧无虑的日子,十八年踌躇满志的日子,十八年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日子。那些美好动人的日子,在他一九六九年脊椎病发作的那年,一去不复返了。于是,这十八年的美好成了他永远的痛。
第二个数字是“38”。自他一九七二年坐上冰冷的轮椅,一坐就是三十八年!
第三个数字是“12”。一九九八年,他四十七岁,遭遇人生的第二次厄运——尿毒症。隔日透析,三百六十五天,隔日就是一百八十二点五次。不,数学上可以有小数点,可以有四舍五入,可生命没有,没有小数,没有舍,只有四入五入。一百八十三次乘以十二年,直到他疤痕累累,残缺不堪的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终年五十九岁。
史铁生的一生是痛苦的,又是伟大的。他有伟大的作品,伟大的思想,伟大的灵魂。而这些个伟大却是他四十年病入膏肓的痛苦铸就而成的。
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里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生活这样美好,活它一辈子吧。
《我与地坛》就是史铁生在十八年与四十年的分界点上,在生与死的抉择中,苦苦思索,彷徨,挣扎,感悟,觉醒,直至奋力挣脱生理病痛的牢笼,在心理在精神层面上展翅高飞的涅槃。
当他坐上轮椅,失去身体自由的时候,他就会摇到地坛去,一次又一次去那个公园。那是个孤独冷寂的地方,在他同样孤独的眼里,在他同样孤独的心里。他去地坛仅仅是因为它是可以逃避现实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在这里他可以抱着残缺的身体,自由地思考。
他最早思索的是“死亡”,因为他生无可恋,因为他双腿残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处,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就这样,地坛公园里的史铁生专心致志地想了关于死的事情,也以同样的方式和耐心想了他为什么生的事情。他想了足足好几年才搞清楚: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然后,“剩下怎样活的问题”,他又花了足足十五年去冥想,而且在他后来的半辈子,他一直在想,一直在追逐这个问题的答案。
想和做,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我们人生的意义。究竟为了什么而活?这不仅是史铁生思考的问题,也必须是我们都要苦苦思考,穷极一生都要拼尽全力,去追求所谓“最佳”答案的问题。
为了母亲的苦难和伟大。史铁生说,“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着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发鲜明深刻……母亲的步履茫然而窘迫,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走过多少焦灼的路。”
在落寞的地坛公园,史铁生与屡败屡战却始终时运不济的长跑运动员互相叮嘱,“先别去死,试着活一活看”。
看到漂亮而弱智的姑娘,他想通了,没有苦难何以幸福。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降诸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
然后进一步往深里想,往远里看,那对几十年如一日相互搀扶的夫妇让你知道,生命是坚韧的,生活是平静的,春去冬来,寒来暑往,所有的苦痛和煎熬,不过是上帝的安排,剧情不同,终点一样。你要做的,只是默默地接受他的安排,然后用力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这个看似孤寂异常,冷清至极的地坛公园,竟然隐藏着所有人生的智慧和命运大门的钥匙。当你能够看穿生死以后,试一试活下去。你能肯定,这个选择不会有额外的损失,可能还会有额外的收获,那为什么不试一下活下去呢。
史铁生想到这里,轻松多了,自由多了。没有精神的负累,自由的灵魂是灵动飞扬的,是能动活跃的。人生的转机很快就被史铁生窥探到了。
他开始写作了。
选择写作的目的是“因为作家是被人看重的两个字。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也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中也能有个位置,哪怕那时再去死呢也就多少说得过去了……我为写作而活下来。”
人都会忍不住为生存找一些牢靠的理由。
在这个夏虫漫鸣,秋风萧瑟的地坛公园,苦思冥想的史铁生终于找到了自己存在的理由,牢靠而长久,坚定且充满希冀。
而当他告别这个多彩世界,离开我们已经十五年的时候,再次翻看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那些蕴含饱满战斗精神的文字和思想,我们仍然会心潮涌动,激动不已,你的内心会一点点积聚起面对不公抗争不幸的勇气和力气来。
聆听史铁生,我深深体会到,那些灌注我们以信心,给予我们力量的文字,才是我们作文的终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