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岛日志(II)
Day 8
街口卖水果的阿姨们都很可爱,杨桃2元一斤,龙眼2元一斤,就盼有个人路过一下子买上20斤,一天的活儿就可以收工了。
实在的,要我在酷热中守着这一小堆一小堆水果,我会睡着的。
然而她们天天守在马路牙子上,不知为何,简直有无穷的耐心。
水果本地产的,尝起来并没那么甜,可能土壤的条件不同,糖分不高,不过足够清香。
淳朴的生活,大概就是这样子的了。
Day 9
半里秋池民宿结业了! 可怜我除了误打误撞进去大厅问有没有房间可短租之外,都还没来得及细看周围的一切~
民宿女掌柜说,会移居深井古村,继续民宿事业,这样倒是挺有安慰,不日将看见一个新生的半里秋池。期待ing...
自从民宿行业被资本介入,很多玩法也不一样了,然而所谓“民宿”之“宿”,未必是设计出来的体验,有的地方,特异体验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可强求的。
所以即使是设计师酒店也无法媲美民宿。而世上哪来这么多非设计的民宿呢?生态本就有限。民宿的生长,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资本当然可以煽风点火,不过效果却是适得其反的。
让民宿静静。
Day 10
岛的中部,有个村子叫上庄。
村口有块挺好看的汉白玉石碑,刻着:
广州传统村落
上庄村
2014
就这样了?
到处看看,除了祠堂,并无保留旧建筑,全是胡乱盖起来的楼房,也许就二三十年的光景,一个据说始于南宋的村落就长成了这样一副爱理不理的模样。
据说还是孔子的学生,曾子的后人呢。
所以传统在哪里? 就在祠堂里吗?那祠堂,属于有丁权无女权的文化,算优秀传统吗?
据说,1924年,长洲岛的农民协会就在这个道光年间建成的祠堂里成立的,算是时代的一次浪潮。小说《白鹿原》里也曾遮遮掩掩地写过北方的农会。这段历史不知为何无人顾及,也许属于社会变革的失败吧。
并不否认,虽然建筑丑陋,居住条件明显是比前清时期要好点的,有水电,有学校、有诊所、有环卫工。
面包,总会有的。
Day 11
常去大学区,观赏那些新鲜人。
一切都还没有开始,一切都还没有发生。长长的一生摆在他们面前。前程即使不一定似锦,但也足可期待。
而我自己,是为了进入老年而做功课。
喂,我可不想去老年大学。
近日有校友在社会活动中被失踪,社会面上当然一片和谐。这个事件,却令我对学校好感大增……
一个学校的伟大不在于牌子多大、多老,而在于从这个学校走出去的人。
珍贵的,人。
Day 12
一些入学的琐事。
有点舍不得独居的短租房。虽然环境不怎么好,但是空间真的是与世隔绝。
想想维特根斯坦年轻时在巡逻舰上操作探照灯的日子吧! 那当然也是一份工作。可是,他没法真正地工作,除了有时候。
有时候,工作也能起到隔绝作用。我说的工作,当然不是上班。
Day 13
夜跑迷路,从医院而职院而卫校而乡村,就是绕不到江边去。
村子很小,不知以何为经济支柱,地少,又不能打渔,只种种水果。
村口小卖部,一排玻璃缸装着糖果,是每个乡村的标配。
村里有些人家,都盖了四五层楼了,一楼大门还是拆老宅子的旧双开木门安上的,很别致。
有的人家,大门后面就是个小院子,放车,放小孩,放小孩的玩具,然后才上楼,这样的尺度,很舒服。
终于绕出了村。在街口买点水果。
微信支付时,发现街口卖水果的大叔叫“陈祖国”,我脱口而出: “好伟大啊~”
大叔笑得眉弯弯,眼如新月。
真是越来越喜欢这个小慢岛。
Day 14
说到底,国外的生活有什么教益呢?它教会我,一定要及时表达欣赏与感激,不要妄想“尽在不言中”。
你以为尽在不言中,其实有效沟通的机会瞬间就会错失。
而且要锻炼表达能力,不能以表达去损害真诚。
再遇到人家家长问我孩子出国有什么好处和必要性,不如就强推一下这条吧: 学会幸福(而不仅仅是有获得感)。
夜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