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搞定》无压工作艺术
你是否渴望过这样一种状态:自己虽然整日事务缠身,却仍然能够头脑清醒、轻松自如地控制和处理一切。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这是有可能实现的。
每一个职场中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体验:压力重重;太多事情都理不清头绪;似乎永远被各种任务和目标追赶着……
GTD系统将指导你在事务缠身的情况下,仍能头脑清醒、轻松自如地控制和处理一切。
像实干家一样思考,像思想家一样付诸行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7000746/5a53d9e9981da7b3.png)
·一次做一件事!做一件事的时候,心无旁骛,心如止水。
心如止水的境界:是一种一切就绪的状态。
我们经常需要面临很多事情,很多问题要处理,但往往忘记处理自己的情绪。在面对这些工作生活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样的处理态度?什么样的情绪反应?有人处理的井井有条,做每件事情都很有收获,心情愉悦有成就感。也有人处理的一团乱麻,生活工作一团糟。抱怨时间的不足,抱怨他人的干扰,各种抱怨背后本质是来源于压力。处理不好事情管理不好时间生活工作低效率,低的效率引起别人对自己的不满,自己对自己的不满。继而引发了不好的情绪,间接又影响到了生活和工作,没错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怎么样处理我们的这些情绪呢?首先观察自己是不是经常对一些事情产生过激的反应,又或者会置之不理。仅仅是因为我们无法做到“心如止水”般地行事。这些都是有解决办法的。
首先,必须明确的收集那些“经常唤醒你模糊记忆”的事情,并将其置于你的工作篮中。经常回顾它看看有没有被处理。
其次,明白自己的工作是什么?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来推动工作的进程。
最后,一旦决定了行动计划方案,就开始执行并且可以借助工具的辅助啦提示下一步的信息。
也就是一次只在我们的大脑里放个当下要执行的事情,做完后再进行下一个。还记得我的同事在一次会议当中提到,它对于工作的艰难程度和复杂程度都有信心处理好,唯独对并行的任务没法执行。单线程的模式其实是个高效率的模式。不过我们也不用过分担心外加的并行的或者突发的情况。只需要做出收集的动作,迅速判断是否需要当下立即执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7000746/a089ee97a88332df.png)
·自下而上的行动管理。
一般我们是确定大目标和方向再去定义主要目标,最后把注意力集中在执行实施上面,但是作者提出的一个观点,自下而上的方法更具有实用价值,即从当前任务的最底层着手,强调的是把手头的事情搞定,就可以心无旁骛的实现自己的目标,一味的把心思放在某一个目标上容易导致生活工作失去平衡,而失去平衡的工作和生活又会给你下一步的目标实现带来牵绊,无法做到专心致志。这个观点我是同意的,但我想强调的是做一件事情目标要有,方向要明确,价值要做判断。这会让你在具体的实施细节的时候更有原则性。
这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当然少不了工具的介绍。
细节还是细节,形式感还是要有的,亲身体验。
首先提到的工作区域,一定要安排好
这个安排好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要有独立的工作区域不跟他人共享的办公桌,第二个方面响应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避免不了在出行的路上,地铁,高铁,飞机上,大量的路程时间也是可以做有价值的事情,这个时候需要一个移动的工作设备,这个我想大家都很熟练了,包括我自己,很多思考性的问题,手机可以处理的事情,甚至讨论的事情都可以在这些交通工具上面使用移动设备完成。
·一切就绪后就到了我们真实来实操的环节了。
一,收集阶段:清空大脑的时候,把你潜意识里,记忆里影响到你的所有事情都释放出来,收集到一个简单易操作的工具系统里。
二,处理阶段:迅速对这些事情做出一个判断,用价值做判断。
三,组织整理:建立好你的事项清单,区分下一步行动的清单,等待的清单,参考资料的清单,以及将来或许会发生的事情的清单。
四,检查回顾:周期性的回顾检查你的清单,确保工具正在工作,事情有在处理。
五,执行阶段:通过时间情境,精力,重要性等条件来做出行动;也可以通过每日的工作执行事先安排好的工作,处理突发事件和安排自己的工作;也可以参考目标由近及远的执行。
最后我们回顾一下:
书里提到了一个自然是计划模式:
定义目标和原则
展望结果
头脑风暴
组织整理
明确下一步行动方案
这也是我最近跟小伙伴们实施的一个模式。
养成收集的习惯,学会关注结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7000746/7a4bf328b99be23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