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读书感悟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是吴晓波老师写的第二本经济回望类书目,让金融专业出生的我第一次看完后竟然充满了看感性小说的感动。本以为又将是经济类书籍司空见惯的干瘪与晦涩,但事实证明我错的离谱,其实从文艺大气的书名就可见一斑。吴老师用睿智幽默的笔调,向我们娓娓道来中国经济从2008-2018年的经济变迁,透过平时客观的角度,轻松勾勒出一幅各个历史节点的清明上河图。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读书感悟2007年9月,刚刚大学毕业的我进入银行工作。一不小心,暴露了年纪,对的,现在已是中年老妈子一枚,哈哈。记得当时在柜台工作了两三个月就被调任大堂经理,没多久又被冠以客户经理的头衔。那会初入职场血气方刚,豪情万丈的我做事情总是风风火火、力求完美。赶上了2007年尾的那波经济红利,大好的经济形势在当时的我眼中只是单纯的认为从事纺织业的客户个个富可敌国,银行指标只要在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下,想要完成并不太难。不久凭借客户的信赖,我的业绩竟然排名行里前三,重温那段卖金卖银卖保险的“黄金岁月”,心中充满太多唏嘘和感慨。
不久,上证综指从上一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跌到当年10月28日的1664点,累积下跌幅度达70%,为当年全球资本市场的“熊王”。简单算一下,2008年,全国股民人均亏损13万元。
继而,客户情绪开始动摇,银行情绪出现紧张,做为客户经理对宏观经济向来努钝的我也在工作中感受到最直接的影响。很多客户资金困难,被股市套牢,现金流出现紧缺。
当时大家都在纷纷交头接耳认为受到国际次贷危机的影响造成的股市大跳水,给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颠覆性的重创,政府一定会有所作为,袖手旁观的态度简直难以置信。人人都既悲观又乐观。后来历史再一次证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回望历史,目的无异于对经济的阶段性复盘。没有复盘就没有翻盘,于个人如此,对国家更甚。而从没有复盘习惯的我,因为缺少思考的反馈,认知的迭代有一个时段近乎停滞,所以,回望这个十年,我的许多自以为是的认知早已被历史大浪拍死在沙滩上。
拍死之一:无论哪个时代,年轻化的心态都必不可少。
正如《终生成长》中倡导的成长型思维,在这个时代和未来的时代,随时从零出发、不愿气馁直面挑战的成长型思维,都变得至关重要,甚至能决定很多大小事件的走向。而吴老师本书中提及的年轻化的做事心态,我私以为诠释的亦是这个道理。
如果能以开放接纳的心态,好好研究当年刚起步时的微博等新锐事物,人生或许又会多出许多不一样的精彩甚至惊喜。
拍死之二:要回眸,也要朝前看,学会借势,方得始终。
有一句广为流传的金句,即使是猪,只要站在风口上便也能飞!话糙理不糙,这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像我等区区小民却总是后知后觉。传统教育下的我工作后对人生的规划也和父辈曾经的教导如出一辙,对经济大事件和国家环境充满了身在此山中的盲目信任。做的多,想的少。
再此,向那些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企业精英们深深致敬。生活在大局里,如果不经常跳脱出来,纵观大局,了解时报,那又和套子里生活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有空了多听听新闻联播,看看人民日报也是件受益身心的事。就像文中提及,如果能早一点细读一带一路的政策,就不难了解到国家目前扶持的新兴行业,以便把握更多商机。
今年以迅猛态势发展的抖音便是如此,许多抖音网红或是草根一族正是借此平台挖得了一大桶真金白银。这个时代,只要能牢牢抓住时机,想红似乎也不是一件难事,互联网平台给普通大众的逆袭之路打造了一个天然的绝佳舞台。
拍死之三:对人性的了解,穷人和富人或许会一直是两级的存在。
家里楼后有一片空地,听说因为产权问题五六年下来盖了拆,拆了盖,来回折腾了三四遍。南方的骄阳下,总能看到衣着简陋、汗流浃背的民工在工地忙碌。一直处在空调房里的我姑且大脑缺氧,更何况30几度的高温炙烤下却仍旧要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他们?一样的有着妻儿老小,却要背井离乡,辛苦打工,吃净苦头盖好的华丽高楼却似乎和他们没有半点关系,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住不起这样的房子!
内心里对廉价劳动力这个词,我是排斥的。道理虽懂,但总觉得个中的人性是苍白冷漠的。这或许就是经济发展的代价,但愿中国以后也能像国外那样给予体力工作者另加令人尊重的地位。
希望留守儿童和孤巢老人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关爱,农民工的血汗钱得以更多充分的保障,希望这时代里的每一个人都能静享繁华。
祝中国安好,一路向前!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读书感悟书中很喜欢的两段话共勉:
历史的目的就是把时间收集到一起,从而所有的人都在对时间的同一探求和征服中成为兄弟和伙伴。 ——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
大部分今天看来成功的所谓战略决策,常常伴随着偶然的被动选择,只不过是决策者、执行者的奋勇向前罢了。——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