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的一首诗
秋晚悲怀
【宋】李觏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盱江先生诗名不及学名,作为北宋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先生的主要功绩在于书院教学、太学教学,以其思想影响时代,其思想从当时直到当代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诗词于先生,属于治学之余抒写个人情怀的小道。
还有四天立冬,真是不能再晚的晚秋了。一部分柳树还摇着黄绿混杂的乱发,其他的树,都已经只剩干干净净的枝干了。当此清寂寒冷的晚秋,读先生悲秋之诗,别有感怀。
诗开篇就先议论。总括近况,年龄渐老,老而多忧,缠身的事情还非常多。忧从何来?可能从老来,也可能从俗务多不得脱身而来。又因为忧,便愈觉年老,愈觉事多难熬。当此晚秋,天气寒冷,太阳落得早,一天倏忽而过。愈发感觉老之将至,时间本就很有限了,偏给俗事又占据掉宝贵的一部分,留给做正事的时间更加不足了。种种状况叠加,心伤可谓自然而然涌出的常情。在这样的心境下,先生看到的是怎样的秋天呢?
颔联写景又夹杂抒情。秋天至,绿叶已变成黄叶,即将凋零。此时,黄叶上有了几分红色,与其说是霜降色,不如说是深秋已无热力只余红晕颜色的日光之色。只是这日光变化竟在须臾之间,一转眼,红色的曙光就变成了红色的夕光。一日的光阴流逝的如此迅速,应该更加增添了见者的悲伤之情吧。
颈联诗意突转,提振精神。前句想象之景。春天别离的溪河水现在应该流进大海了吧。它们汇入汪洋大海,永不枯竭。后句以小松为喻发议论。小松的生命就应该经得起风霜催逼,凌风傲霜,身姿愈加挺拔虬劲,生命愈加蓬勃苍郁。先生虽然叹老嗟秋,但是犹然以春水、青松勉励自己,春水终能奔流到海,青松战胜风霜成长为栋梁之才,自己虽然进入老境,为生计又多杂俗事,但还是应该奋起治学求索。大儒的境界毕竟不同一般人。
尾联用典结情。据《云笈七签》记载:“壶中有日月如世间,有老翁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称为壶公。”《后汉书·费长房传》也记有费长房跟随卖药壶公学道的事。先生欲随仙翁去,自然不是如费长房那般,学道升仙做个自了汉,而是想窥破时间的秘密,知道人生年华的长短,以便更好地利用时间,安排事情。若是,也免掉了诗开首的忧老叹逝伤怀之感。尾联承颈联气势,将宕开振起的情感慢慢收住,让激流转平静,又留袅袅余音。
全诗以悲怀起,已振作收结。语言清丽,画面省净。虽题作悲怀,其实予人鼓励。尤其颈联,应长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