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 2025-11-14

2025-11-13  本文已影响0人  齐格的修为课

金色的太阳,银色的月亮,还有那酷热难耐的空气。南方的夏天,潮湿,油腻,让人琢磨不透。因为炎热和寒冷一样,来得总是那么突然。

作为一个南方人,活过了那么多年,都还没能完全适应这光怪的天气。别人都说是适应问题,在他看来是基因问题。谁说不是呢。很多年前他就感觉这天气不对,但别人都能适应,也能习惯。他就是不行,自己始终也找不出合理的解释。直到高中课文学到了基因这个概念,别人记住了双螺旋结构,他记住了湿热的气质来源。

每个人像是被模子复刻一样,就像那兵马俑,有什么样的模子就能刻出什么样的人。而基因就是我们肉体的模子。他想改变这种对湿热的感觉,但始终未能克服,因为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基因。有人曾建议他去北方生活。他明确拒绝了那个听起来很美好的想法。他怕热怕湿,但他更怕冷更怕干。干渴会让他感到自己无法呼吸,他宁可自己鼻管里的是带有水分的空气,也不希望吸入干燥的火气。

人世间的事就是这样,你遇到了困难别人好心提一个解决方案,总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实别人只是顺口一说,作为礼节上的回应,他却当真了,认真分析每一种负面的可能。

再次拿到那本《海边的卡夫卡》已经是盛夏的季节。秋天过去,冬天过去,春天又过去。那故事虽然长,但也不至于要阅读这么久吧。田村卡夫卡出走的经历深深吸引了他,主人公所在的年纪也是他所处的年纪。只不过对他来说,正在经历的是高中后的延续,大学生活。

“你喜欢这个偏执的男孩吗”

冷不丁的一句话从他的背后闯入。假期里的图书馆空荡荡,来这里的人稀稀拉拉的。谁会想到有个声音从他对背后传来。空气凝聚起来,他屏住呼吸。

“谁?”

谁的偏执,谁在问我。

“你在跟我说话?你说的是少年卡夫卡?”

他抛出了这样对反问。尽管在红墙图书馆的门口,只有他们两个人。尽管他知道自己问了句无伤大雅的话。或许是为了缓解社交的尴尬。

当一个内心阴沉的少年,面对别人热情似火的问候时。他还是感到内心的一股暖流,就像这盛夏的热气。在空气间流淌,流到他的肺里。让他心潮澎湃。

他转过身,站立在那里,一动不动。似乎在等着对方的下一句回答。

女孩。

他打量着对方,一件粉色的寸衫,灰色休闲裤,手里拿着《挪威的森林》。看得出她是多么喜欢村上春树这个作家。

“对啊,是田村君”

她的语气显得有些不耐烦,似乎对他的质疑。“难不成我在跟空气对话”,这句话还没有从她的口中说出,就收了回去。

田村卡夫卡,他这时才反应过来。原来她在问卡夫卡这个人,问《海边的卡夫卡》这本书。要是她说卡夫卡这几个字,或许他能很快地反应过来。田村卡夫卡,多么奇怪的名字,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出现在书本里。他知道这很有日本特色。田村这个名字原本就是日本人用的名字,而卡夫卡是一个西方作家,多么奇怪的组合。

不管怎样,他喜欢这个十五岁少年出走的故事。无论发生在海边,还是四岛,他觉得故事的演绎就是为他而准备。不,为他这个年龄的青年而准备。因为田村活出了自己想要活出的勇气。殊不知很多年以后,自己也能活成这样。漂泊,离别,爱恨,无家可归。田村是主动出走,而他却是另一番别离。那将是很多年以后的故事。

“我喜欢这个故事的开始”

他回答到,其实他也很好奇,一个人女孩怎么会喜欢这样的故事。他总觉得这故事属于男孩,原来这世间丰富细腻的情感属于所有人,不分男女。

“我喜欢他的勇气,欣赏他的决心。”

女孩说到。

“还有他未来的自己”

女孩有些激动,她没想到在这样一所职业院校,还会有人和她一样喜欢读村上的作品。对如辰来说,他不是喜欢村上这个作者,而是书本里的故事。每个人喜欢一件事的理由千差万别。文学也是如此。有人因为一个作家而读了一本书,有人因为一本书认识了一个作者。女孩就是前一种人,而如辰就是后一种人。

其实无论哪种人。他们都是一样有着丰富情感生活的人,用故事,用人物填充自己的世界。要知道作品和作者两者是合二为一的,没有作者自然也没有作品,没有作品也就没有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