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未来世界真的是这个样子吗?
你早上起来,揉一揉眼睛,想起可能是前不久发生的事情,什么蘑菇云还有铁丝网,遥远而陌生,但是在认知的范围内,毕竟现在的生活和以往没有太大区别。所以你觉得未来生活不过如此,便继续倒头睡下,想着明天醒来世界依然如故。
也许《未来简史》能唤醒正在沉睡的你,它告诉你我们的世界正在悄然发生变革,而且是无论在实物上还是观念上都会彻头彻尾的改变,书中描绘我们的未来世界,是大胆而可信的,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让我们看后觉得惊喜而又害怕的。未来人类和世界的样子,一会像是发现了真理似的笃定它就在那里,而一会又感觉玄之又玄影影绰绰。到底怎样,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
书一开始讲述了人类怎么一步步统治自然界的,在上本书《人类简史》中是以唯物主义角度讲的,人类可以与陌生个体进行大规模的灵活的合作,而其他动物不行;本书是站在古代有神论者的角度,人类达成了一场“农业交易”,某种神的力量给了人控制其他动物的权力,条件就是人要对神履行某些义务。在古代农耕生活里,人们每天都会感受到宇宙间确实有股力量存在,也就更容易接受这种说法。
“宗教是一种用来维护社会秩序、组织人类进行大规模合作的工具。”此言一出,把我对宗教仅存的一点神圣感也打破了。这一说法来自作者上一本书《人类简史》,其核心还是人类之所以能站到自然界的顶端,就是因为能虚构大规模的故事,让互不认识的同类进行大规模的灵活的合作。
与此同时,人类赋予了世界意义,走进现代社会,从宗教的意义中脱离出来,我们不是世界、宇宙伟大的意义中的一部分,但世界并没有坍塌,艺术、政治、新宗教为我们每个人找到了新的意义,那就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让人类向内追寻,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那是独一无二的,认为这个才是最有意义的,所以才会有民主选举、有自由。随着意义和权威的源头从天上转到人类的内心,整个宇宙的本质也随之改变了。“上帝已死”表示上帝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中世纪上帝是一切道德、艺术、美学、政治的来源,而如今人文主义让每个人内心拥有了这些。
但很快,人类发现自由主义其实也是一场骗局,根本没有什么自由意志,也没有独立的自我,一切都是电化学反应,是生物算法。
二
在第三章讲到自由主义的骗局时,令我大为快意。带我到了自己从未思考过的境地,再一个陌生的全新的视角去思考,我被其锋利的思想牢牢吸引住了。
人类从没有过自由意志,那不过是在错误的感觉和错误的逻辑下产生的错误的概念。“我想去做一件事,而不是另一件”,这就是传统认为的“自由意志”。可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会想做这一件而非那一件,能否控制这个“想”或“不想”?结论是完全无法由人的意志控制。
所以我们看似的确想做一件事,实际上不过是在依循欲望下达的指令行事,欲望告诉人向坐走,人就向左走,并以为这个选择真的是自己心甘情愿做出的。而欲望不过是神经元的某种放电模式,由生物预设、随机或两者结合而决定,绝非人的“自由意志”。
这让我联想到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对立。在微观世界里,一切都是随机的,但在由无数个随机的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世界却看似有规律可循,这岂不是悖论。亦或是宏观的规律并非真理而是错觉。有朝一日,人类可以控制整个微观粒子,也就能控制人类的所有情感、欲望和行为,毕竟这些东西都是由那些飘渺神秘的粒子决定的。
或许,一个大胆的假设,在未来,人类的所有学问都将与生物科学融合在一起,一切都是微观的,一切都是可控的。那时所有的东西,知识、生命、灵魂都将焕然一新,人类必将重塑整个世界,以及自己。
与此同时,科学不仅破坏了自由主义对自由意志的信念,也破坏了对个人主义的信念。根本不存在什么独立的、不可分割的个人、灵魂,至少科学就已经证明人体内至少有两种自我: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我们所做的决定、看法,都是这两种自我发表不同意见综合的结果。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有无数个体验,但叙事自我会挑拣其中的几样,编织出一个连贯有信服力的故事。
传统上我们都认为自己有一个清楚而一致的声音,这就是我们内心真实的声音,遵从它就是遵从自我。但当把科学的触角伸向量子世界时,我们内心有不同的声音,而行为是这些声音共同决定的。是这些随时分解的粒子和电化学反应组成了我们的感受,而最后根据感受的指示做出一个行为,造成一个结果。此时“叙事自我”把部分感受体验编织一个自己接受的故事,而我们误认为这个故事就是我们内心唯一的想法,是做出行为的唯一原因。
不存在独立的“我”,我是谁?只是一堆电化学反应而已。当科学精化到量子时,哲学也许就要落下神坛了。
哲学上的“我”是虚构的,那人生的意义呢?也是虚构的。
目前为止自由意志还不会消失,人生意义的神话虽遭质疑却还会继续存在。但即将到来的新科技设备、工具和制度,它们不允许自由意志的存在,一切都可以通过科技操控制造人类的情感、欲望、想法,行为和意义更不在话下。就像作者说的,民主、自由市场、人权这些概念,是否能在这场洪水中保存下来?
三
紧接着,威胁就来了。第一,人类完全不具有价值,无论是在经济活动还是在军事等活动中,无论是考虑实际效率还是人道主义都会被人工智能代替;第二,人类整体仍然有价值,但个人却逐渐失去了权威,而转交给了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算法;第三,有些人仍然不可或缺,但他们会形成特权阶层,而大部分人无法完成这样的升级。
作者提出,20世纪本质上还是平民的世纪,百万的军队,百万的工人,需要他们,所以他们享有逐步升级的医疗卫生条件。但在21世纪,不需要这么多人了,特权阶层还会慷慨地为他们提供健康升级吗?在本书开头提到的本世纪的三大新议题:获得永生、幸福快乐、化身为神,这些目的在于超越而非传统的治疗和维持,恐怕也在所难免地将人类内部的差异无限拉大。
人类目前之所以相信民主选举、相信自由,是因为相信人人有独立的自由意志,人人平等而能选出符合自己心意的一票,但在这样的冲击下,民主还会存在吗,自由主义还会存在吗?
之后作者讲了人类虽然有能力改变智能,但对此了解却十分有限,未来人文主义也会发展成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前者希望依据人类的意愿来发展、改善某种心智,进而决定心智的样子,但如果连意愿和意志都能被改变,人类整个会变成一种设计品,反而科技人文主义也不知何去何从了。
至于数据主义,它强调一切都由数据构成,构成我们的情感、欲望,把决定权交给算法。而这样一来,人文主义必将淘汰,而我们追求的幸福、永生也将变得不那么重要,变成数据流中的小小的芯片。
到此,作者预测的未来就如上所说。是不是我没有表达清楚,你也没看懂?那就对了,亲自去阅读吧,相信你也一定会和我一样有大为快意的感觉。
最后,那未来世界真的会是这样吗?最终作者也坦言,无法真正预测未来,科技不会带来确定的结果,相同的科技完全会创造出不一样的社会。最近该书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正好在中国,他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到,作此书只是让人类警惕,人工智能和生物工程等新科技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危害。人工智能本身是中立的,它不会强迫你,选择权还在人类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