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破局】当年的同学早已不同命,过年的差距让我不寒而栗
文|三禾
你的发小还约得出来么?
时隔 3年,我重新回到了小县城的家乡过新年!
大年初一的时候,约了两个高中的同学,聊了聊工作。小型的同学聚会上,免不了互相“问候”和“查户口”,工作怎么样?年薪多少啊?有没有买房啊?啥时候结婚呢?
其中,同学佑佑现在年收入税后18万,刚刚在省会买了一套房,买在高铁旁边,很幸运,涨了40W;
另一个同学,叫小足吧,年收入4-5万,还没有买房,提起来买房,一句话就打发了:这政策不明朗,买了不怕亏么?
你我曾经是同学,现在最多算同行!
当然,在职业发展的前几年,这不能说明什么,但确实会让奔三的90后深深地感受到时间的压力!
原来听说一位同学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之后,考入了北大法学系,后来进了中纪委工作,每次回到家乡,市里的领导班子都会亲自接送。
大学的一个师兄毕业后果断选择了创业,多次获得沈阳十大创业青年称号,现在名下有三家公司,靠自己的收入已经完全脱贫到小康!(当然暂且抛去家庭的优质条件不谈)
有一种差距叫做,同学早已不同命!
我做幼儿园的时候,家长们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起跑线一点都不重要。
更重要的是后来的跑道,裁判和规则,大部分人选错了跑道,亵渎了规则,无视了裁判,最终惨败!
为了避免惨败,一定要深刻理解以下三个方面造成的差距!
01
小心你的思维被僵化,让你的路越走越窄!
资深媒体评论人申晨之前是新浪微博的人力总监和市场总监,现任新浪商学院首席专家。又胖又矮,坦白讲,是丑得可爱,听着博学的一个人。
但是他的第一份工作谁也想不到---
是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因为曾经对古词韵法有所研究,所以在故宫做的工作就是“审阅”整理奏折。一份特别有派头,有铁饭碗的工作,同时还能发挥所长。
但是有一天,申晨看到了他的领导,手里拿着一封奏折,沏一杯清茶,躺在一个摇摇椅上面,开始边喝边“审阅”奏折……
看到这一幕,申晨仿佛看到了自己以后的样子。第二天,他果断辞职,去另谋方向。
打破僵化思维,才能遇到未知的自己,虽然不知道想成为什么,但是最起码会发现自己不想成为什么样子。
当然,说到僵化思维,最怕的是自己的想法完全被父母辈的思想束缚:
找一份体制内的工作,铁饭碗,你必须去!
找一个当地的对象,靠谱一点,搭伙过日子,都30了?还不结婚?
离家近一点,这样回家过年更方便!
别去北上广那些城市,那个苦你受不了,还不如在老家!
……
诚然,父母希望的是能够参与到你的生活中去,但是一定要控制好参与的分寸,没有了自己的思考,生活就会完全失控!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年初聚会的时候,我问在炸药厂工作的同学:“你真的想在这里一直干下去么?”
回答:“那我还能干啥?”
“你真的喜欢现在的工作么?”
回答:“不喜欢又能怎样?”
我竟无言以对,但是坦白讲,收入低,路线窄,工作危险系数高,已经没有一头可以占有了。
我本以为两年的时间可以掌握到炸药厂的全流程管理、供应链管理或者核心技术的东西---
得到的回答却是:“供应链不归我们管,核心技术我们看不到,成本控制没啥用。”
“那你到底在做什么?”
回答:“做燃料装弹”!!!(我去!那还干个屁啊!)
我突然感觉到这样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真的很恐怖:
第一,这不是喜欢的工作,且不知道喜欢的工作,就是一味地干!
第二,工作两年收入还是底层,整个人当初的活力都被厂子里的老师傅们磨平了!
第三,未来会不会继续干,不知道,反正换岗位不换行业,换地点不换行业!
……
其实,你我都一样,在职业的初期找不到最终落脚的方向,但是有一点绝对不能忽视,就是不断尝试,不断挑战,千万不能拒绝任何新事物!
白岩松说,30岁之前疯狂地做加法,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聚焦点在哪里!所以要尽全力尝试和挑战,拒绝“我不会”的心态!
02
缺乏自主性的生活在无情的拖垮你!
在良大师的文章看到一个段子:
一位年轻的渔夫在海边晒太阳,一位富翁走过来对他说:“为什么不去捕鱼呢?”
渔夫说:“捕鱼干什么呢?”“捕鱼你就能挣很多钱啊?”
渔夫说:“挣钱又为了做什么呢?”“挣钱你就可以买一艘更大的船。”
“买大船又做什么呢?”“这样你就可以挣更多的钱。”
“那又能怎么样呢?”“你就可以像我这样,在海边晒太阳。”
渔夫说:“我现在正在晒太阳啊。”
要知道这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富翁,一个是单身渔夫。
把时间线拉长,如果渔夫有了老婆,孩子需要抚养,老人需要赡养的时候,还有闲心在这里晒太阳么?
所以,这里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没有了生活的自主权,常常让我们迷失自我,再也找不不到想做的事情。
曾经有一个同事是北大毕业的,当然和大家一样,都是小山村走出来的---
我很愚蠢地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本科毕业后不读硕士直接工作呢?
回答:“我想解放我的原生家庭”。
我们都一样。,生活自主性的丧失,往往是来自于原生家庭。
你想去南方闯荡---不可以,因为你是独生子,而且家在北方!
你想去做喜欢的工作,但是刚开始薪酬待遇低---不可以,家里需要钱!
你想去继续深造---凭什么,家里已经供不起你了(当然亲人不会这样拒绝了,但是但凡有些责任感的人都会感受到一种莫名的代价,把所有的沉默化作努力!)
而提高自主性的唯一方式就是让家庭更有物质上的安全感!因为只有这样,家人才会真放心!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之前有一位参军的朋友小强,父母一直觉得在部队,由国家养着,吃穿不愁,坚决反对离开部队的想法。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依靠自己的专业编辑程序,卖软件赚钱,通过自己坚持5年的努力,靠自己的收入每个月给家里稳定打2万的生活费,后来全款给家里买了一辆车,还帮忙还了房贷。
所有的行为让他父母看到了物质上的安全感,于是他也顺理成章地从部队复员了。
我们天生都是不自主的,因为有责任在身,而且永远不可能完全自主。
但是尽力把自主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有更多生活的话语权!
03
对未来丧失好奇心,就是已经认定了平庸。
我不反对平庸,但是我更希望平庸是我们自主选择的生活方式。蒋方舟说,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勉强平庸。说得就是。
因为没有人愿意拿着低收入,住着贫民窟!
没有人愿意人到中年,还面临着随时被裁员的高压风险!
没有人愿意突然一场大病,全家经济支柱崩塌!
没有人愿意让父母老婆孩子不好意思开口说出国旅游一趟!
更没有人愿意在社会上办个事需要低三下四,求爷爷告奶奶,最后还特么地办不成!
这些事情平庸么?当然了,但是想要实现呢?就不能接受平庸!
孙子兵法中强调“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只有有了足够的话语权,才有了选择勉强选择平庸的权力!
那什么是好奇心呢?就是对未知自我的想象。
问自己四个问题,可以帮助你恢复对生活和对未来的好奇心:
第一,“你的那句话是什么?”
1962年,在美国国会就职的第一位女性克雷卢斯曾向肯尼迪总统提出几条建议,她告诉肯尼迪,一个伟大的人,就是一句话!
亚伯拉罕·林肯---他维护了统一,解放了奴隶;
富兰克林罗斯福---他把我们从大萧条中救了出来,帮助我们赢得了世界大战!
卢斯担心肯尼迪的注意力过于分散,无法形成专注的一句话。
不管身居何职,你的那句话就是你的人生使命,你希望自己能够带来什么改变?能够给家人、社会带来什么改变呢?
第二,今天的我比昨天更优秀么?
美国作家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中强调,每天问自己这样一个小问题,能够增加对于生活的积极性。
今天比昨天更优秀么?比昨天更好么?有做更多的事情么?
或者可以问得更具体一些,今天背了10个单词了么?看完一本书了么?写完一篇文章了么?多学会两首歌了么?
哪怕在刷微信,也问问自己今天看了10篇公号文章了么?
在刷抖音,问问自己,今天学到了新技能了么?
提醒自己:不需要让自己在第3天成为大师,是保证自己在第3000天成为大师的最好办法。
第三,你有在刻意练习你喜欢的事情么?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经提出“刻意练习”的理论,刻意练习是指为了改善在某个特定领域的成绩而进行的长达一生的努力。
就像是一个人每星期都打篮球,每次打得一样,那即使打上几年,也不会有任何的进步。
所以,刻意练习的关键就是要有提高成绩的目标,然后结构性地重复重复再重复。
过年期间有个朋友说喜欢写作,我问道,你喜欢写什么类型的?
回答:“我喜欢写日记,从来不会公开的”!
我只想说,请不要陶醉在自我的小世界里,没有公开,永远不会进步,因为得不到批评性意见!
第四,40岁,你想过上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呢?
如果一辈子可以活80岁的话,比作一天的24小时,那么24岁左右就是早上的7点12;
40岁,就是中午12点!
想象一下,人生的一天,到中午之前,你想完成哪些事情?好让中午可以有个午休,下午有个空闲呢?
如果把80岁换成表格的话,粉色代表已经过去的时间,黄色代表每一个10年:
看到这张生命时间表,你想怎样利用你的剩下的生命呢?
生命时间表---你在哪里呢?希望本文给你带来思考!
我是三禾,愿你成为你想要的样子,拥有选择生活的权力!
点击阅读:
转载须知: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留言,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客官:最下方可以关注《职业破局---不能错过的底层逻辑》连载,将会第一时间获取连载文章!
喜欢、赞赏、关注连载,您选一个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