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要发车(HIT)的全方位解读
关于要发车(HIT)的全方位,全要素解读
为什么要创建要发车?源于白皮书解读和我的几点思考。
我们正处于信息的困局之中。我们被指数级增长的信息轰炸,被垃圾内容引诱沉迷,被自己的社交网络信息茧房层层包裹。与此同时,我们仍旧无法有效率地获得真正需要的高价值信息,大量的时间被迫耗费在筛选、过滤和无效信息的消费上。
怎样的市场机制能够客观和民主地量化信息价值?怎样的市场机制能够有效激励高价值信息的生产和流通?怎样的市场机制能够将高价值信息匹配到最需要它的人那里?
以上这段话是HIT的讨论稿,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为白皮书,但其性质与之一般无二。
在当前环境下, 随着区块链趋势的波涛汹涌袭来,无论是公链层还是下属的应用层都是切入区块链的好机会。随着爆发了内容平台的产生,现在国内的内容平台大大小小已经有了数十个,都是在2018一年做起来的,再加上国外的一些平台,和财经媒体等等,可以说国内正处于内容严重过剩甚至泛滥的问题。要发车(HIT)就诞生在这种环境下。
要发车集行情实时信息、媒体专栏、内容社区为一体,可以说在功能上已经是做到了基本上全覆盖。优胜劣汰,国内那么多做内容信息的平台如何在当中突出重围,引领风向?要发车将BM 在 STEEM 的市场机制设计中,不仅激励信息的生产,同时也激励用户通过选择性点赞的行为做高价值信息的发现。这样的模型更能激励广大用户提供信息消费后的体验反馈,帮助平台发现和量化信息和信息节点的价值,进而更准确地激励高价值信息的生产。
另外要发车通过用户的交互行为,实现共赢。把单方面的付出化为双方的回报,同时又能很好的连接双方。同时这样的机制也可以看做是一种裂变机制,摒弃了单方面的付出,将通证激励化作一种行动力,我阅读,我收获知识,还收获金钱。人们当发现这种盈利模式后,就口口相传,有效的激发了平台的活力和创新力。还能体现作者的价值。
在专栏方面,要发车是开放的,并为每一位KOL(意见领袖)提供基础工具,用KOL的影响力来传播价值,从而形成闭环,创造价值。而且KOL作为一个节点,连接无所个节点,在一定的程度上市去中心化的。在这一点上我想要与一个财经做一下对比。
我们以金色财经来做对比,金色财经是传统模式下的金融媒体,在区块链行业内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主要运行方式是邀请优秀的作者、新闻编辑入驻,通过线下的方式发放奖励。但这种模式是中心化且奖励的激励不明确,无法吸引更多的作者和用户,也就无法留住注意力。而关于要发车在前面讲到是集行情实时信息、媒体专栏、内容社区为一体的,通过可视的token(HIT)作为通证来激励作者和用户,是连接了区块链的。所以可以说短期看金色,长期看要发车。而且未来的趋势已经很明朗了,链外的媒体、社区或许都会面临转型。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说到社区激励,唯一的token(HIT)将发挥巨大的作用,我们看看奖励分配。
截取自白皮书除了团队、基金、营销激励外,社区占有40%比重,从这点来看,整体激励模型比较合理。那么如何获得这40%呢?要发车分为两个板块,社区激励和营销激励。
社区激励主要来源于近期上线的第一款产品——币车来实现,币车的定位是内容社区,其激励原则如下:
• 在越高价值信息上点赞,获得的社区激励 HIT 越高
• 越早在一个信息上点赞,获得的社区激励 HIT 越高
• 锁仓越多 HIT 后点赞,获得的社区激励 HIT 越高
• 在越高价值社群内点赞,获得的社区激励 HIT 越高
• 发现新的信息源点赞,获得的社区激励 HIT 更高
营销激励主要是为激励早期的KOL和用户,比如早期的用户通过邀请用户来产生激励,KOL则是参加社区计划来获取激励。
总结:要发车的以HIT作为通证,以社区为抓手,通过前期打造KOL来吸引用户加入其专栏,行成了价值转化,和闭环。并将实时的行情和后期开发的轻钱包结合,让用户减少多个交易所、钱包来回运转。2018年政府最火的一句话“找政府办事,跑一趟就够了”,虽然在交易上还无法实现,但从信息、价值来看,要发车具备这种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