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灵感💋欣求净土佛缘

言“观”者,照也

2019-07-08  本文已影响118人  佛请


《疏》言“观”者,照也。常以净信心手,以持智慧之辉,照彼弥陀正依等事。

字训当中用了“照”:

“照”者,照察、照了、照见。如以寂照,为止观义(云云)。就是“寂”者为“止”,“照”者为“观”,所以把“观”就解释为“照”。“观”就是看,“照”也是看,所以讲“照看照看”“帮我照看一下”。所谓“照”,在我们的生活经验当中,就是拿一个灯来看,这叫“照”。特别在农村,像我们小的时候没有电灯,晚上想要看什么事,一定要把灯拿过去照一下。所谓“照”,就是“看”的意思,也就是“观”的意思。

后边这几句话也说得很形象,“常以净信心手,以持智慧之辉,照彼弥陀正依等事”。这让我联想到小时候在农村晚上的场景。我们就用一只手把小油灯拿着,这个灯不就是所谓“智慧之辉”吗?“以持智慧之辉”。所谓“净信心手”就是你要拿稳当了,或者妈妈叫你拿去看什么,你相信妈妈说的话,你用手把它端着。这灯端到哪去?照见什么事?有时候就是照一下鸡笼里的几只鸡,比如家里有五只鸡,是不是都回来了。

我们念佛也有“观”和“照”的作用在当中,当然,下面还有详细解释。我们念佛,是用清净的信心,以这个信心作为手,因为你信你才能领受,才能执持。执持什么呢?执持这句名号。这句名号是无量光明、无量寿命,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佛的智慧之灯,是佛的无量光明。我们念念念着佛,念念向往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怎么怎么好,无生老病死,到那就能成佛,有七宝池、八功德水……你想这些,这都是因为念佛的缘故。乃至我们将来往生,毕竟到达极乐净土,所以念佛的人最终一定会见到极乐依正。

净信安心,慧照住行。

“净信”是“安心”,“慧照”是“住行”,起行。一般都是这两方面:安心、起行。“慧照”就是“持智慧之辉,照彼弥陀正依等事”。因为它配了前面“净信”两个字,就把它简略了。“住行”不光是“起”的问题,“住”就是前面说的“常”,然后“持”,就安住在这种行业当中。

此义虽可通三重观,今文正意,在愿力义。

说这个“净信、慧照,安心、住行”,虽然在自力观、佛力观、愿力观这三重观当中都有这样的意思,就是说,每一重有每一重的不同理解和表达而已,但其实都是共通的;不过,这里所讲的,主要还是在愿力这一重,讲的愿力观。

故大意云:一心信乐愿生心中,如实名义相应观故,常以此净信手,持彼无碍佛智遍照慈光之用,还照见彼阿弥陀佛名义功德正依等事,是名“南无阿弥陀佛观”。这一段解释说,这里的“观”,跟一般的观是不一样的,它是愿力观,也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观”。

这种观有几个要素,第一个就是“净信”,所谓的“净信心手”。这个“净信”是什么样的“信”呢?就是“一心信乐愿生心”当中。“一心、信乐、愿生”这就是三心,因为“一心信乐愿生”,所以在这个心中所起的观就叫“如实观”。

“如实”,是因为所观对象如实,能观也称为如实;也因为前面所信功德如实,所以能信功德如实。比如说,“一心信乐愿生”是信谁啊?信阿弥陀佛。愿生哪里?愿生弥陀净土。所以,是所信功德如实,让能信的心也是如实功德,从这个净信心当中所起的观,当然就是如实观。所观的对象是阿弥陀佛极乐净土,能观的心是如实的。

这个如实观是“如实名义相应观”。为什么称为“如实”?因为这个依正境界是名义功德所开出来的,这句名号是阿弥陀佛究竟真实功德的表现,从名号里面所开出来的跟名号相应的依正境界,依此来观,这叫“如实名义相应观”。

“常以此净信手”,“此净信手”就是指前面“一心信乐愿生心”,以这个心作为手,这个手是持什么呢?“执持名号”。当然“执持名号”是从念佛角度来说的。这里从观佛角度,“持彼无碍佛智遍照慈光之用”,不是持自己的智慧光,自己没有智慧,只有无明黑暗。

我们凡夫怎么持佛光?“净信心手”,所以要有清净信心,你有清净信心还怕持不到佛光吗?阿弥陀佛所谓“无碍智光、无碍佛智”,佛心是无障碍的,你一念净信,不是你来持佛光,是佛的慈光照耀之用当下来到你的心中,所以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摄取不舍”是佛持住你。我们一念净信,因为佛持住我们,我们就持住佛。或者说观佛法门是以我们的净信心来持佛慈光,念佛法门是佛慈光来持净信之念佛人。

持佛慈光来照什么呢?光所照的还是一片光明,光明中永远看不见黑暗。佛慈光所照的,完全是佛地光明境界,所以说“还照见彼阿弥陀佛名义功德正依等事”,还是照见佛的境界。这种境界是名义功德所展示的正报、依报所有这一切事相,这叫作“南无阿弥陀佛观”,不是自力观。

所以,十三观也好,十六观也好,它是“南无阿弥陀佛观”。能观者是佛之智,所观乃是佛之境。

恭录自《观经疏楷定记》第89讲

— 净宗法师讲述

2019.07.08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