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远方朋友的信
远方朋友:
见字如面。
最近有一件让我背后发凉的事,说来与你听听。
我在李笑来的一篇文章里,看到这样一段话。大多数人学习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是:做不到只字不差地阅读。以至于总也读不明白,甚至竟然在没有读明白的情况下,以为自己都明白了,吃了无数的暗亏;听别人说话会漏掉重点,表达能力千疮百孔;总是发出这样的慨叹:“ 我也是这样想的,咋就不能像你说的这么清楚呢?“ 其实,这是幻觉,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和另外一些人的巨大差异,最初只是迷惑,“ 差在哪里呢?”后来是愤怒,“太不公平了!”
以上这段话,逻辑是清晰的,结论是深刻的,读完之后,我的后背是发凉的。
毕业之后,自己看书的速度越来越快,基本放弃了一字不差的认认真真的读书习惯,在看电子屏幕上面的文章时,表现的尤为明显。移动互联网里知识变现的洪流,映射在我们个人身上,就是忽然发现知识像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那些各行各业里的翘楚、传说中的大神,突然一个个的在我耳边呢喃,于是我总是赶着把这些好文章、音频、视频都看完,结果,总是从一个知识赶到另外一个知识,从一个道理赶到另外一个道理,这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贪多求全的阅读方式,现在回头来看,甚是可笑。
细细想来,我只有在读一般小学生、初中生的作文时,才有那种一眼望穿、景色尽收眼底的超然自信,看一些好的高中作文时,也能有类似的感觉,但超然的自信,大多数时候已经没有了;可成年人的文章,尤其是我自己偏爱的、愿意花时间读的文章,作者此刻便是我的老师,我是正在学习的学生,如果看一遍就有一眼望穿、景色尽收眼底的超然自信,这大概率是幻觉。如果作者布局巧妙,说理透彻深刻,又呕心沥血的反复修改后,再发表出来的文章,不仔细读几遍,很有可能连边都没碰到。
“学习” 这个词在日文的表达是 “勉强”,“勉” 即尽全力而为之,无保留地使用力气,所为“勤勉”; “强” 是强迫。可见日本的造字先哲们认为,学习是一件需全力为之,仍感力有不殆的活动。可能是日本人比较笨吧,学习才会勉强,但知道自己笨的人是比那些知道自己聪明的人更有耐力和韧劲的;也可能是日本先哲对后人的警戒:学习即勉强,需不遗余力。
给远方朋友的信有一个栏目叫《我是歌手》,孙楠有一次唱完,脸有些红,气有些喘,额头上有汗,他对着镜头说:唱这种高亢的歌是一件很累的事,你看那些脸不红气不喘,在那里淡定演唱的,一般都是假唱。如果我学习时竟然轻松自在、毫不费力,我是不是在假学呢? 我看了一场激烈的球赛,手心会出汗,偶尔甚至会有些组织水肿;我听了一首尽情演绎的歌,经常会感觉自己呼吸稍有困难;如果大脑进行了一场思辨、一次学习,想必不会轻松。
我们需要的是学习,而不是学习的感觉,后者除了能抚慰、哄骗自己,没有太大的作用;我们虽然都已毕业,但终身学习是不可避免的,学习的主要途径便是阅读,阅读的关键,是只字不差地看。
阅读本身几乎是毫无价值的,有价值的是阅读时的思考,思考之后的选择与行动。想要有效地影响行动,反复思考、深入思考就是必要的。
另外李笑来老师还有一个建议:写作。阅读理解的能力和速度提升,需要慢慢的积累。如果真有捷径,那便是写作。为了把思考的东西,逻辑流畅的写出来,你只能反复的思考,甚至需要查阅资料,参考别人的文章,修改成自己认可逻辑和结论。这样,又一勾起了另一种高效的学习模式。
给远方朋友的信李笑来老师说写作是提升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最好工具,我想写作对自己的人生来讲,应该也是极为有益、有趣的一件事吧。你也赶紧写起来吧。
祝近安。
一位“本以为可以经常见面,却发现实际上极难”的朋友
2017.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