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的故事 轮胎的故事 爆胎 系列

海淀的故事(八十二)墨幡居和苏公家庙胡同

2023-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淀老头儿

海淀的故事(八十二)墨幡居和苏公家庙胡同

小留流第192篇

   话说我们一起聊海淀的故事,算来已经好多年了,从开始的文字到后来搜集图片,嘿,竟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比如何益達老弟,低糖高钙等,在此一并感谢大家和老邻居。

   这些老照片都真实再现了当初老海淀的样子。但毕竟是老照片,很多已经模糊,打今儿起,引入一点AI技术,比如把老照片和地图弄清楚一点儿,能让大家更清晰的看到老海淀曾经的样子,您瞧瞧。

   下图是AI前后图片对比。

(南大街小学AI图片)

   来吧,说回到我去托儿所那天,虽然天寒地冻,可我对托儿所充满了无比的热情,激动的我是一路走一路瞧,这不,我妈领着我们哥俩过粮店,走到了南大街小学。我歪头看到了东院儿的校门儿,大门开着,里面的房子真高,玻璃窗倍儿大,比我家窗子大多了,而且是一大溜儿。没成想,几年以后我也在这个小学校上学,当然这是后话。

   看过了东边儿的校门儿,又扭头向西瞧,好家伙,西院儿倍儿豁亮。

(南大街小学南墙外的胡同口儿)

   瞧瞧,西院儿豁亮吧,当时没有教育局那白楼,从校门口能看到远处的西山,特敞亮(上图)。我还看到门外的胡同也特宽,就是眼前夏利车这儿(下图)

   有朋友说了,夏利车头只是个小胡同,估摸进个三轮儿都费劲,宽在拿啊?

   嘿嘿,其实汽车边上曾经都是胡同,房子是后盖的。没瞧,墙上挂的牌牌儿,有一个是海淀地区人防办公室。上回说过,我小学毕业那年,学校操场地下人防指挥部还没盖好呢,这些都是后来搭建的。

   不妨,咱再看看我小学毕业那年的图片:

(南大街小学南侧的胡同)

   好家伙,AI时代来了,一切开始变样儿,航拍图也清晰多了。这回再看南大街小学西院儿,瞧挖的一条子一垄子的乱七八糟,不过当时我上学到近便了,院墙没了直接从粮店边上就能去教室。

   然而我去托儿所时这小学可有院墙,我们走到红箭头那是学校的俩门儿,而墙外的胡同可宽了,不信您瞧那东西向的黄色箭头,是不挺宽的。记得上小学时,常跑到院墙外去玩儿,不但胡同宽,院墙特古老,青砖头垒的,日久天长砖都风化了,砖缝中的泥土更是早被风带走了,一条子一条子,大窟窿小眼睛,满墙的豁牙漏齿,您知道有多老得了。

   这胡同没名字,貌似一条死胡同,往西走是大片的居民区,其实也是可以出去的,曲里拐弯往北可到杨家井胡同,南可去苏公家庙胡同,您瞧瞧。

   得,甭管胡同窄和宽,咱还是顺着夏利车的方向去托儿所吧。

(墨幡居胡同)

   我摇摇晃晃过了小学校,往南没多远儿,我发现有条向东的胡同,把角有个大院子,这是墨幡居胡同(黄色箭头),胡同不长也就五六户人家儿,出东口是南大街。

   老邻居讲,把角院子是墨幡居1号,然后向东排是2号3号什么的。这胡同最大的特点,院门都在北面,南面为一条通联的大高墙,一个门儿都没有,墙内是个大宅子,叫萨利宅院,稍后我们聊聊萨利宅院这个大宅子。

   这回啊,既然我们在墨幡居西口儿,索性去看看东口儿的样子。

(墨幡居胡同)

   好嘛,我们已然站在了南大街上看墨幡居,看到了墨幡居胡同和南侧的高墙。没看老邻居身后的虎皮高墙,是不一个门儿都没有。

   发现没有,墨幡居的路面也是坡的,咱不说过嘛,过去的路既走人也走水,墨幡居胡同的雨水全都流到了南大街上,而南大街更是一条走水的路,咱们退后两步看看:

(墨幡居胡同东口儿)

   瞧瞧,坡度很明显吧,水都到了南大街。我小的时候,一旦下大雨,大水便从黄庄沿着南大街向西北百货商场方向哗哗的流。相对来说,街边的胡同地势都要高一些,墨幡居胡同也一样。

   说到墨幡居,您猜怎么着,东大院儿拆迁以后,我姨奶奶在墨幡居胡同买了个小院儿,从这儿进去第三个门儿就是姨奶奶的院子,后面我会聊聊姨奶奶和那个小院儿。

   得,现在还是回到西口去看托儿所的路吧。

(南大街小学西侧路)

   又回到了去托儿所的路,好家伙,回多了,回到了小学校边上,不过没关系,从这可以看见墨幡居西口儿,瞧见那三层小楼儿了吗?楼角儿那就是。

   不过,我去托儿所时还不是楼房,把角是个大院子,这小楼儿是后盖的,不过老邻居都知道这楼可了不得,它是海淀街道办事处。

走,赶紧到楼前看看:

(海淀街道办事处)

   好家伙,熟悉的楼房和大门口儿,牌牌儿写的清楚“海淀街道办事处”。门前还一停车场,没瞧停满了自行车,当时不管是员工还是领导全蹬自行车。然而这儿是镇上平民百姓的最高权力中心,掌管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甚至批房子占地也归这管。您说厉害不厉害,有需求的朋友赶紧去看看,不过找得着找不着就不知道了。

  得嘞,咱还是继续去托儿所吧。

(苏公家庙胡同)

   大家知道,过了办事处再往前胡同可看着窄了,与其说变窄,不如说两边儿的墙和房子特别高,显得很窄很压抑。唉,也就在这窄胡同里有条向西的胡同-苏公家庙。

   图中黄箭头是苏公家庙胡同,如果走到西头儿,甭问,都知道是彩和坊胡同,因为西口儿有个倍儿豪华的宅子,一会儿咱们聊。

   得嘞,先从眼前的的苏公家庙说起。

(苏公家庙胡同)

   瞧瞧,古老的苏公家庙是不特有味儿,说到苏公家庙可有的说了,一路向西住有太多的人家儿,广亮大门楼儿特多,换句话就是老宅子多。

   来,说两句苏公家庙的由来,据说咸丰年间,有一位蒙八旗的王爷在这条胡同置办了房产田地,修建了家庙,植有松柏数十颗,一年四季绿油油,特别有名儿,唉,苏公家庙。

(苏公家庙4号)

   这图是2000年,苏公家庙拆迁时的街景儿,瞧,大家正忙呢,家什装满了大汽车,至于怎么拆的迁,同志们又去了哪儿,咱就不多说了。还是说说苏公家庙的传说,常说“富不过三代”果然王爷家道中落,只能出售房产和家庙。

   这回请您猜猜,苏公家庙西部房产是谁接的盘?跟您说吧,就是慈禧老佛爷身边的大红人李莲英,他相中了苏公家庙这块地。果断出手买下了西部房产,跟着是大兴土木建了倍儿漂亮的宅园儿,三进的院子挨着就是俩。

您来看:

(李莲英的宅子)

   您瞧瞧,倍儿豪华的园子,据说这是李莲英给他胞弟李连源盖的,瞧那大大的源字是不说明了点什么。

   李莲英本人是不住这儿的,他在镇上还有俩宅子呐,一个在军机处胡同北头,现如今的北京大学里面。一个在碓房居,位置在海淀百货商场西边儿一老大的宅子,俗称大铁门,据老辈讲,李莲英生前兹要慈禧住颐和园,得空他就回碓房居。

   说回到苏公家庙李莲英的宅园儿,刚才说了俩三进的院子分东西两路,东路有垂花门、假山、游廊水榭一应俱全,西路是住宅区有很多的老房子,我小的时候,这里变成了海淀卫生局。

(海淀卫生局)

   大门上的牌牌儿-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这是2001年海淀卫生局的样子,大门朝西开在彩和坊胡同,院里盖了很多房子和楼,好像卫生口的教育基地也在这儿,不过此时也正在拆,楼房剩一半儿了。

   这是李莲英西路宅院,从门口看进去,依然可以看到许多老房子。由于树木遮挡看不清东路院儿。不过还好的是东路宅园保留下来,现地址是彩和坊24号,咱们去看看:

(彩和坊24号潮江春)

   天哝,李莲英盖的宅院真的在,门上牌匾“潮江春”,到底是个什么场所不得而知。这是曾经的东路宅院,不过此时大门朝东,还能见到里面的老房子。有朋友问了,李莲英这宅院,现如今在哪啊?

   哎,现如今海淀镇已经改叫中关村西区,李莲英宅子现在是彩和坊24号,位置在彩和坊路西侧,来,咱们看看:

(2023年彩和坊24号)

    中关村西区图,虽然古老的海淀镇早已消失,还好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比如从黄庄到苏州街的这条丹棱街,取自海淀小镇西侧的湖泊-丹棱泮这丹棱二字。

   苏州街取自乾隆时期从万寿寺到海淀百货商场这条路的名字-苏州街。 至于海淀大街,那是80年代末在海淀小镇修建的最后一条大街。唉,再看那弯曲的善缘街,它取自曾经的善缘桥胡同,当然并不是这么走向的,不过还能想起善缘也属万幸了。

    您再看彩和坊路,虽然还是南北走向,但已经从李莲英宅子的西侧挪到了东侧,所以在导致大门朝西又朝东,来,再看一眼李莲英的宅院。

(彩和坊24号)

   我们这是站在善缘街上,对面是李莲英宅院-彩和坊24号,地上的方向箭头可以断定大门朝东吧。门前是新开出的南北走向的彩和坊路,也正对着眼下的善缘街。

   甭管怎么说吧,李莲英宅院还是原位置,也就是曾经的苏公家庙胡同西段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多少是海淀古镇的一点儿念想儿,

   得嘞,抹回头我们还是去托儿所吧:

(出口是太平庄胡同)

   说回到去托儿所那天,过苏公家庙,离前面的出口不远了(红色箭头位置)。

唉,这时我妈说:前面就是托儿所,唉吆,激动的我哟,晃着我妈的手,催促着,快点、快走呀,我要去托儿所。

   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出口一看呀,好嘛,这儿是个倍儿豁亮的十字路口儿,对面有一厕所,边上拐过去是太平庄居民区,瞧那一排排的房子就是。当时我可顾不上这些,激动的东张西望,向东一歪头儿,好家伙,又宽又直的太平庄胡同尽头还有老槐树。

   您猜槐树是哪?咱们下回接着说,唉。

                                                       2019年5月3日

                                                     2023年11月23日星期四 海淀老头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